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詩詞問答

問:放言五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放言五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別,蓍草莖來占卜吉凶。
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後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拿知道呢?

注釋
放言:言論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君:您,這裡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辦法,方法。
決:決定,解決,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猶豫不定。
鑽龜、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鑽龜殼後看其裂紋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莖占卜吉凶。這裡是指求籤問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
試:試驗,檢驗。
辨:辨別,鑑別。
材:木材,這裡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àn):篡位,臣子奪取君主的權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後。
復: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為王,周公攝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說周公要害成王,於是周公躲避了起來。後來成王發現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
王莽(mǎng):漢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奪政權之前,為了收攬人心,常以謙恭退讓示人,後來終於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詩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他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在表現手法上,雖以議論為主,但行文卻極為曲折,富有情味。“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斷的事是很多的,大家當然希望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方法。“不用鑽龜與祝蓍”。先說不用什麼,而該用什麼,卻不徑直說出。這就使詩歌有曲折、有波瀾,對讀者也更有吸引力。詩的第二、三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出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以上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確性,然後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別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漢朝政權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漢書》說他“爵位愈尊,節操愈謙”。但歷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這是全篇的關鍵句。“決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偽。真偽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象所蒙蔽,不辨真偽,冤屈好人。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曲折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其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讀者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標籤:哲理

詩詞推薦

  • 學弈

    孟子先秦〕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沈君琴

    蘇軾宋代〕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大學之道

    禮記〔兩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刻舟求劍 / 楚人涉江

    佚名先秦〕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桑生李樹

    佚名〔〕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覆生李,轉相
  • 望岳

    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會當凌絕頂,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子產論政寬猛

    左丘明先秦〕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
  • 題花山寺壁

    蘇舜欽宋代〕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戲為六絕句·其一

    杜甫唐代〕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師曠撞晉平公

    韓非先秦〕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
  •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劉義慶南北朝〕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賣油翁

    歐陽修宋代〕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
  • 關尹子教射

    列子先秦〕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錢若賡斷鵝

    褚人獲〔清代〕明萬曆中,錢若賡守臨江,有異政。有鄉人持一鵝入市,寄店中後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云:“群鵝我鵝也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唐代〕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生去
  • 楊布打狗

    列禦寇〔先秦〕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諸子喻山水

    先秦諸子〔先秦〕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
  • 高陽台 除夜

    韓疁宋代〕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
  • 王孫圉論楚寶

    佚名先秦〕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_放言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