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吹角動行人

作者:王維 朝代:唐代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

吹角動行人。
喧喧行人起。
笳悲(一作應)馬嘶亂。
爭渡金(一作黃)河水。
日暮沙漠陲。
戰聲(一作力戰)煙塵里。
盡系名王頸。
歸來獻(一作報)天子。

詩詞問答

問: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作者是誰?答:王維
問: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從軍行·吹角動行人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王維從軍行·吹角動行人書法欣賞

王維從軍行·吹角動行人書法作品欣賞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陣陣號角聲,驚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們開始緊張地準備出發。
敵軍吹響了胡笳,戰馬聞到戰鬥的氣息也興奮地嘶鳴起來,雙方搶著渡黃河。
太陽落到沙漠的邊陲,沙漠瀰漫戰戰士們的廝殺聲。
戰士們殲滅了敵軍,擒獲了敵酋,把繩子套在他們頸上帶回來獻給天子。

注釋
從軍行:樂府古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內容多寫軍旅生活之辛苦。
吹角:軍中吹響的號角聲。動:驚動。行人:征人。
喧喧:喧鬧,形容人多、嘈雜。
笳(jiā):胡笳,一種管狀吹奏樂器。古時為塞北、西域一帶少數民族所喜用。
黃河:水名,在唐肅州(今甘肅酒泉)附近。黃河一作金河。
陲(chuí):邊陲,邊地。
系:捆綁。名王:指匈奴首領。

詩文賞析

秋戰國以降,唐宋人才尤盛。唐代國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門望族,胸懷天下志向,之於家國蒼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貴族氣度。詩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詩歌見長。宋於五代黑暗後立國,內國力積貧,外有契丹威脅,內憂外患之際,宋太祖毅然杯酒釋兵權,以儒生道德為重。宋之士子大多恪盡窮理,嚴肅治學,所以有宋一代,理學家甚眾。

唐詩宋理,皆中華瑰寶,以意氣評,歷代詩人難出唐人之右,唐詩之氣度,唯摩詰泰然。摩詰潑墨恬淡從容,內蘊琴畫,通讀一番自見其張力,見其世家、右丞氣度。現今流傳之作,大抵晚年田園山水筆墨,觸目皆是“舍藏”自然。王維早期樂府多激昂豪邁,不失乖張。此詩即是。

李氏父子馬上奪江山,盛唐用兵頻繁,世家子弟喜從軍邊境,載王頸而歸,立功名於青史。文字意氣,多見邊塞軍旅。樂府多歌詠之,文字冗長。這首《從軍行》短短四十字,就將青年士子跨馬離家至凱旋的過程描述,此等文思觸角,非尋常人可為之。“吹角、喧喧、笳悲、爭渡、日暮、戰身、盡系、歸來”之鋪墊,通貫緊密。“行人、人起、嘶亂、河水、漠陲、塵里、王頸、天子”之後綴,情理簡明。“言有盡,意無窮”,詩中意味,盡在摩詰筆觸中。[1]

雖然邊塞詩通常與盛唐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它是最因循守舊的題材之一。盛唐詩人經常繼續七世紀的景物斷片並置,但他們能夠將並置的景物斷片和荒涼對照生動地戲劇化,這是他們在這一模式上獲得極大成功的原因。從那些關鍵性的斷片中,讀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場景,然後將這些場景連線成一首近乎敘事的詩。王維這首詩運用了與盧照鄰的《紫騮馬》詩相同的技巧,不過王維用起來帶有盛唐的複雜特性。

王維將戰爭的 * 與寧靜的邊塞景象並置,從整體效果看,王詩比盧詩遠為自信。與對邊塞戰爭嚮往的同時,產生了對遊俠的興趣。遊俠以各種各樣的形象出現,有時是橫行的惡少,有時是勇敢、正義的犯法者,有時是戰爭英雄。

標籤:邊塞戰爭豪邁

詩詞推薦

  • 趙將軍歌

    岑參唐代〕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新婚別

    杜甫唐代〕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
  • 奉寄韋太守陟

    王維唐代〕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故人
  •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杜甫唐代〕國步猶艱難,兵革未休息。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誅求何多門,賢者貴為德。韋生
  • 隴西行

    王維唐代〕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 孔明智退司馬懿

    羅貫中明代〕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 * 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
  • 甘州遍·秋風緊

    毛文錫唐代〕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
  •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劉過宋代〕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
  •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駱賓王唐代〕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雲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幽州夜飲

    張說唐代〕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早發揚州還鄉邑

    孫萬壽隋代〕鄉關不再見,悵望窮此晨。山煙蔽鍾阜。水霧隱江津。洲渚斂寒色,杜若變芳春。無復歸飛羽,空悲沙塞塵。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唐代〕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九

    李白唐代〕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封燕然山銘

    班固兩漢〕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
  • 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

    李嘉祐唐代〕處處空籬落,江村不忍看。無人花色慘,多雨鳥聲寒。黃霸初臨郡,陶潛未罷官。乘春務征伐,誰肯問凋殘。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六首

    李白唐代〕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天兵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歌子·古戍飢烏集

    納蘭性德清代〕古戍飢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

    李益唐代〕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唐代〕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曹劌論戰

    左丘明先秦〕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_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