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行

作者:王維 朝代:唐代

隴西行原文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詩詞問答

問:隴西行的作者是誰?答:王維
問:隴西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隴西行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告急的軍使躍馬揚鞭,十里郡十里縱馬使馳,五里郡五里不斷揚鞭。
西北都護府的軍使傳來了加急的軍書,匈奴的軍隊已經圍困西域重鎮酒泉。
邊關的山嶽原野,卻只見漫天使雪,不見烽火煙。

注釋
隴西行:樂府古題,郡名“步出夏門行”,屬《相和歌·瑟調曲》。隴西,隴山之西,在今甘肅省隴西縣以東。
都護:官名。漢代設定西域都護,唐代設定六大都護府以統轄西域諸國。
匈奴:這裡泛指中國北部和西部的少數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東北。
關山:泛指邊關的山嶽原野。
斷:中斷聯繫。

詩文賞析

從體裁上看,這首詩屬於古體詩,從題材上看,這首詩屬於邊塞詩。

詩一開頭,便寫告急途中,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馬”“一揚鞭”的瞬息之間,“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風馳電掣般地一閃而過,以誇張的語言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給人以極其鮮明而飛動的形象感受。這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里,一揚鞭五里。但是這樣寫,一個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奏,讀起來拗口。像這樣“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不僅上口,也因為將“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強調,而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中間兩句,點明了騎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個“圍”字,可見形勢的嚴重。一個“至”字,則交代了軍使經過“走馬”“揚鞭”的飛馳疾驅,終於將軍書及時送到。最後兩句,補充交代了氣候對烽火報警的影響。按理,應當先見烽火,後到軍書。然而如今在接到軍書之後,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是因雪大點不著烽火呢,還是點著了也望不見,反正是烽火聯繫中斷了。這就更突出了飛馬傳書的刻不容緩。寫到這裡,全詩便戛然而止了,結得乾脆利落,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儘管寫形勢危急,氣氛緊張,而詩中表現的情緒卻是熱烈、鎮定和充滿自信的。

這首詩,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邊塞戰爭,但並不正面描寫戰爭。詩人的著眼點既不在軍書送出前邊關如何被圍,也不在軍書送至後援軍如何出動,而是僅僅擷取軍使飛馬告急這樣一個片斷、一個側面來寫,至於前前後後的情況,則讓讀者自己用想像去補充。這種寫法,節奏短促,一氣呵成,篇幅集中而內蘊豐富,在藝術構思上也顯得不落俗套。

標籤:邊塞戰爭

詩詞推薦

  • 還陝述懷

    李世民唐代〕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旗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清人

    佚名先秦〕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
  • 聽曉角

    李益唐代〕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望

    李夢陽明代〕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書邊事

    張喬唐代〕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上聽吹笛

    高適唐代〕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岐陽三首

    元好問金代〕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窮途
  • 於中好·別緒如絲夢不成

    納蘭性德清代〕別緒如絲夢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河湟舊卒

    張喬唐代〕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

    杜甫唐代〕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常武

    佚名先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
  •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庾信南北朝〕蕭條亭障遠,悽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崔顥唐代〕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於中好·雁帖寒雲次第飛

    納蘭性德清代〕雁帖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雨雪鈾

    盧照鄰唐代〕虜騎三秋入,關雲萬里平。雪似胡抄暗,冰如漢月明。高悶銀為悶,長城玉作城。節詫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望闕台

    戚繼光明代〕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 楊柳枝·織錦機邊鶯語頻

    溫庭筠唐代〕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宿鐵關西館

    岑參唐代〕馬汗踏成泥,朝馳幾萬蹄。雪中行地角,火處宿天倪。塞迥心常怯,鄉遙夢亦迷。那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李愬僕射二首

    王建唐代〕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遙看火號連營赤,知是先鋒已上城。旗幡四面下營稠,手詔頻來老將憂。每日
  • 大麥行

    杜甫唐代〕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東至集壁西梁洋,問誰腰鐮胡與羌。豈無蜀兵三千人,部領辛苦江山長。安得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
隴西行原文_隴西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