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山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謁山原文

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詩詞問答

問:謁山的作者是誰?答:李商隱
問:謁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謁山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李商隱謁山書法欣賞

李商隱謁山書法作品欣賞
謁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就沒有能系住太陽的長繩,逝水東流,白雲舒捲,更令人悵恨不勝。
正想向仙人 * 買下滄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注釋
謁山:拜謁名山。謁:拜見,朝見的意思。
系日乏長繩:用傅休奕《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句意,說明時光難以留駐。
水去:含有兩個意思:一、與“雲回”一樣是所見景象,含有“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的意思;二、指時間的消逝。恨不勝:悵恨不盡。勝,盡。
*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仙。
一杯春露:指滄海之水(也就是滄海里所匯聚的時間)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詩文賞析


  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隱這首詩,所吟詠慨嘆的儘管還是這樣一個帶有永恆性的宇宙現象,卻極富浪漫主義的奇思異想,令人耳目一新。
  一開頭就把問題直截了當地提到人們面前。傅玄《九曲歌》說:“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長繩系日,是古代人們企圖留駐時光的一種天真幻想。但這樣的“長繩”又到哪裡去找呢?傅詩說“安得”,已經透露出這種企望之難以實現;李詩更進一步,說“從來系日乏長繩”,乾脆將長繩系日的構想徹底否定了。
  正因為時間的流逝無法阻止,望見逝川東去、白雲歸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中心悵恨,無時或已。由系日無繩之慨,到水去雲回之恨,感情沉降到最低點,似乎已經山窮水盡,詩人卻由“恨”忽生奇想,轉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鏡。
  “欲就 * 買滄海。” * 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仙,她自稱曾在短時間內三見滄海變為桑田。這裡即因此而認定滄海歸屬於 * ,並想到要向 * 買下整個滄海。乍讀似覺這奇想有些突如其來,實則它即緣“系日乏長繩”和“水去雲回”而生。在詩人想像中,“逝者如斯”的時間之流,最後都流注匯集 * ,因而這橫無際涯的滄海便是時間的總匯;買下了滄海,也就控制占有了全部時間,不致再有水去雲回之恨了。這想像,天真到接近童話的程度,卻又大膽得令人驚奇;曲折到埋沒意緒的程度,卻自有其幻想的邏輯。
  末句更是奇中出奇,曲之又曲。滄海究竟能不能“買”?詩人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幻覺似地在讀者面前推出一個意味深長的形象── 一杯春露冷如冰。剛剛還展現在面前的浩渺無際的滄海仿佛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了一杯冰冷的春露。神話中的 * 曾經發現,蓬萊仙山一帶的海水比不久前又淺了一半,大概滄海又一次要變成陸地了。詩人抓住這一點加以發揮,將滄海變桑田的過程縮短為一瞬間,讓人意識到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過是浩渺的滄海倏忽變化的遺蹟,頃刻之間,連這一杯春露也將消失不存了。這是對宇宙事物變化迅疾的極度誇張,也是對時間流逝之快的極度誇張。一個“冷”字,揭示出時間的無情、自然規律的冰冷無情和詩人無可奈何的失望情緒。詩中那種“欲就 * 買滄海”的奇異而大膽的幻想,“一杯春露冷如冰”的奇幻而瑰麗的想像,卻充分體現出詩人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這種奇幻的想像和構思,頗似李賀,可以看出李賀對李商隱的影響。有人曾指出詩中買滄海的構想和李賀《苦晝短》中“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的意思差不多,而“一杯春露冷如冰”的詩句則是點化李駕《夢天》“一泓海水杯中瀉”的句子,這是非常精闢的比較分析。
  題稱“謁山”,即拜謁名山之意。從詩中所抒寫的內容看,當是登高山望見水去雲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將一個古老的題材寫得這樣新奇浪漫,富於詩情,也許正可以借用和詩人同時的李德裕說的一句話來評價:“譬諸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此所以為靈物也。”
  (劉學鍇)

標籤:抒情

詩詞推薦

  • 籌邊樓

    薛濤唐代〕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經梧州

    宋之問唐代〕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青林暗換葉,紅蕊續開花。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辛棄疾宋代〕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代〕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湖上雜詩

    袁枚清代〕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杜陵絕句

    李白唐代〕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夜半樂(中呂調)

    柳永宋代〕艷陽天氣,煙細風暖,芳郊澄朗閒凝佇。漸妝點亭台,參差佳樹。舞腰困力,垂楊綠映,淺桃穠李夭夭,嫩紅無數
  • 春居雜興二首

    王禹偁宋代〕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春雲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誰道
  • 節節高

    盧摯元代〕雨晴雲散,滿江明月。風微浪息,扁舟一葉。半夜心,三更夢,萬里別。悶倚篷窗睡些。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李白唐代〕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落景轉疏雨,晴雲散遠空。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石鏡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陶淵明魏晉〕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勁氣
  •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唐代〕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
  • 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

    張輯宋代〕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江館

    王建唐代〕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客亭臨小市,燈火夜妝明。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畫堂春·雨中杏花

    陳子龍明代〕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處不勝嬌,此際魂銷。  憶昔青門堤外,粉香零亂朝朝。玉顏寂寞淡紅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右溪記

    元結唐代〕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
  • 左遷至藍關侄孫湘

    韓愈唐代〕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朝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吳文英宋代〕明月枝頭香滿路。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 自摘霜蔥宜薦俎。可惜重陽,不
  • 湘南即事

    戴叔倫唐代〕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

    晏殊宋代〕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灩灩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游梁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
謁山原文_謁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