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作者:薛濤 朝代:唐代

牡丹原文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

詩詞問答

問:牡丹的作者是誰?答:薛濤
問:牡丹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牡丹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薛濤牡丹書法欣賞

薛濤牡丹書法作品欣賞
牡丹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去年幕春的時節,牡丹花兒凋零了,我的眼淚打濕那深紅小箋,怨恨與牡丹離別。
常擔心這樣的離別,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般一散不復聚,為什麼又會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牡丹花散發芳香,傳遞著她的情意,雖然一句話不說,但彼此心靈相通。
只想在那花欄邊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靜時,與牡丹花互說相思。

注釋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飄零、凋零。
紅箋(jiān):指薛濤紙,是詩人創製的深紅小箋。
巫峽散:典出於戰國楚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的故事。
武陵期:指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意外發現桃花源仙境和傳說中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漁人和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聯繫在一起,見王渙《惘悵詩》。
馨香:芳香。
枕席:泛指床榻。

詩文賞析


  這首《牡丹》詩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間的感情反覆掂掇,造成情意綿綿的意境,構思新穎纖巧,獨具藝術風采。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別後重逢,有太多的興奮,亦有無限的情思。面對眼前盛開的牡丹花,卻從去年與牡丹的分離落墨,把人世間的深情厚意濃縮在別後重逢的特定場景之中。“紅箋”,當指薛濤紙,是詩人創製的深紅小箋。“淚濕紅箋”句,詩人自己進入了角色,讀來親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為情人,筆觸細膩而傳神。“巫峽散”承上文的怨別離,拈來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的故事,給花人之戀抹上夢幻迷離的色彩:擔心與情人的離別會象巫山雲雨那樣一散而不復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極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難得和喜悅。詩人把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意外地發現桃花源仙境和傳說中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聯繫在一起,見《全唐詩》卷六九O王渙《惘悵詩》),給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紗,帶來了驚喜欲狂的興奮。兩句妙於用典,變化多端,曲折盡致。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兩句既以“馨香”、“不語”射牡丹花的特點,又以“傳情”、“彼此知”關照前文,行文顯而不露,含而不澀。花以馨香傳情,人以信義見著。花與人相通,人與花同感,所以“不語還應彼此知。”
  以上六句寫盡詩人與牡丹的戀情,末兩句,將詩情推向高潮:“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安枕席”於欄邊,如對故人抵足而臥,情同山海。深夜說相思,見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這兩句想得新奇,寫得透徹。
  此詩將牡丹擬人化,用向情人傾訴衷腸的口吻來寫,新穎別致,親切感人,自有一種醉人的藝術魅力。
  (湯貴仁)

標籤:詠物寫花

詩詞推薦

  •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 題榴花

    朱熹宋代〕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郭主簿 其二

    陶淵明魏晉〕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謁金門·雙喜鵲

    王庭筠宋代〕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瘦雪一痕牆角,青子已妝殘萼。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橘柚垂華實

    佚名兩漢〕橘柚垂華實,乃在深山側。聞君好我甘,竊獨自雕飾。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芳菲不相投,青黃忽改色。人倘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花

    羅鄴唐代〕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楊柳枝詞

    白居易唐代〕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

    汪藻宋代〕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

    趙昂宋代〕暮霞照水,水邊無數木芙蓉。曉來露濕輕紅。十里錦絲步障,日轉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風。夕陽道中。嘆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無衣

    佚名先秦〕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花落

    楊炯唐代〕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台。行人斷訊息,春恨幾裴回。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

    吳文英宋代〕小娉婷,清鉛素靨,蜂黃暗偷暈。翠翹敧鬢。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睡濃更苦淒風緊。驚回心未穩。送曉色、一
  • 疏影·苔枝綴玉

    姜夔宋代〕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 賞牡丹

    王建唐代〕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滿蕊攢黃粉,含棱縷絳蘇。好和
  • 【南呂】乾荷葉

    劉秉忠元代〕乾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乾荷葉,映著枯蒲,折柄難
  • 念奴嬌·春雪詠蘭

    陳子龍明代〕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
  • 虞世南唐代〕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感芍藥花寄正一上人

    白居易唐代〕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後始知如幻身。空門此去幾多地?欲把殘花問上人。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 江梅引·憶江梅

    洪皓宋代〕歲在壬戌,甫臨長至,張總侍御邀飲。眾賓皆退,獨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仆曰:
  • 蝶戀花·和漱玉詞

    王士禎清代〕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
  • 詠菊

    丘浚〔明代〕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
牡丹原文_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