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行宮原文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詩詞問答

問:行宮的作者是誰?答:元稹
問:行宮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行宮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元稹的名句有哪些?答:元稹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艷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注釋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這裡指當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宮花:行宮裡的花。
白頭宮女:據白居易《上陽白髮人》,一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裡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髮宮人。
說:談論。
玄宗:指唐玄宗。

詩文賞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從詩的內容上看,理解這首詩的關鍵在末尾一句“閒坐說玄宗”。說者前句已經點明是“白頭宮女”,時間地點則是在荒涼冷寞的古行宮,紅花盛開,正是一年春好處之時。從天寶至貞元,過了半個世紀左右,漫長的歲月,風雨的侵蝕,古行宮早變得荒敗不堪了,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髮蒼顏了。她們的青春在此葬送,她們悲怨的淚水在此流淌,她們面對著怒放的紅花在感嘆噓唏。透過純樸的字面,我們分明聽到了她們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寫道:“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白詩直截了當地道出了年老宮女的幽怨,元詩則點染寥落的環境,以紅色宮花和白頭宮女相互襯托的筆法,通過形象對比來揭示宮女的悲慘生活和心理活動。二詩相比,一具體,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熱烈淋漓見長,一以境界的深沉雋永取勝。

這裡,寥落古行宮中的白頭宮女,還是唐玄宗時代歷史的見證人。唐玄宗在其繼位後期,寵幸楊貴妃,終日沉溺在淫樂酒色之中,把政務全部委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朝綱紊亂,諂佞當道,終於釀成安史之亂。亂後,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從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說:“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詩,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憒好色與亡國致亂的歷史因由,其諷刺與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這首短詩當然不可能象白詩那樣鋪張揚厲,極盡渲染之能事,他只能採取對照、暗示點染等方法,把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高度濃縮,加以典型化的處理,從而讓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宮,那在寂寞之中隨歲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宮花,那紅顏少女的變為白髮老人,都深深地帶有時代盛衰遷移的痕跡。白頭宮女親歷開元、天寶之世,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人,“閒坐說玄宗”的由治而亂。這本是詩篇主旨所在,也是詩人認為應引以為戒的地方,卻以貌似悠閒實則深沉的筆調加以表現,語少意多,有無窮之味。

從表現手法上來看,詩人塑造意境,藝術上主要運用了兩種表現手法。一是以少總多。這首詩具有舉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繫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倖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閒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艷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髮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淒絕。“寥落”、“寂寞”、“閒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淒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生動的畫面,表現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情。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淒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艷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裡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髮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淒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裡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致與噁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餘味。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像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巨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巨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標籤:唐詩三百首懷古

詩詞推薦

  • 金陵歌,送別范宣

    李白唐代〕石頭巉岩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白馬
  • 阮步兵

    顏延之南北朝〕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詞類托諷。長嘯若懷人,越禮自驚眾。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杜甫唐代〕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夜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銅爵妓

    江淹南北朝〕武皇去金閣,英威長寂寞。雄劍頓無光,雜佩亦銷爍。秋至明月圓,風傷白露落。清夜何湛湛,孤燭映蘭幕。撫影
  • 秋登萬山寄張五

    孟浩然唐代〕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鄧剡宋代〕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夢斷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羽林行

    王建唐代〕長安惡少出名字,樓下劫商樓上醉。天明下直明光宮,散入五陵松柏中。百回 * 身合死,赦書尚有收城功。九衢
  • 清江引·錢塘懷古

    任昱元代〕吳山越山山下水,總是淒涼意。江流今古愁,山雨興亡淚。沙鷗笑人閒未得。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唐代〕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 列女操 / 烈女操

    孟郊唐代〕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問道歸鳳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杜甫唐代〕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燕歌行

    高適唐代〕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漢家煙塵在東北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代白頭吟

    鮑照南北朝〕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毫髮一為瑕,丘山不可勝。食苗
  • 梁甫吟

    劉基元代〕誰謂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誰謂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君不見桓公相
  • 永遇樂·璧月初晴

    劉辰翁宋代〕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晚登古城

    李百藥唐代〕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霞景煥余照,露氣澄晚清。秋風
  •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杜甫唐代〕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新嫁娘詞

    王建唐代〕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 貧交行

    杜甫唐代〕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
行宮原文_行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