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成都府原文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遊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1~1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詩詞問答

問:成都府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成都府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成都府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黃昏時暮色蒼茫,夕陽的光輝籠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變換,一瞬間就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不斷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時會再見到故鄉。
大江浩蕩東流去,客居異鄉的歲月會更長。
城市中華屋高樓林立,寒冬臘月里樹木蒼蒼。
人聲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昇平吹拉彈唱。
無法適應這華美的都市生活,只好側身把遠山遙望。
夜幕四合鳥雀歸巢,戰火紛飛的中原音訊渺茫。
初升的月兒斜掛天邊,天空繁星閃爍與月爭光。
客居他鄉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獨自哀愁悲傷?

注釋
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呂延濟註:“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我行”二句:意謂一路走來經歷了千山萬水,不知不覺又到了成都這樣一個遙遠而嶄新的地方。
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未卜:沒有占卜,引申為不知,難料。
大江:指岷江。東流去:一作“從東來”。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日月:時間。一作“去日”。
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滿。華屋:華美的屋宇。
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蒼:深青色,深綠色。
喧然:熱鬧;喧譁。名都會: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間(jiàn):夾雜。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 * 。
信:確實。此處有“雖”字義。無與適:無處可稱心。
川梁:橋樑。南朝梁江淹《燈夜和殷長史》詩:“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
“鳥雀”二句:以鳥雀猶知歸巢,因興中原遼遠之歸思。
初月: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爭光:與之比試光輝。《淮南子·說山訓》:“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也。”
羈旅:指客居異鄉的人。《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鄭玄註:“羈旅,過行寄止者。”

詩文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艱苦跋涉,終於在年底到達成都。此詩真實地刻畫了他初到成都時喜憂交並的感情,風格古樸渾成,有漢魏遺風。全詩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語,奇險之筆,只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迤邐寫出,明白如話,然而卻蘊含了深沉的情思,耐人咀嚼。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本詩最大的特色。初讀此詩,以為只是一般的紀行寫景,吟詠再三,則可感到平和外表下激盪著的感情波瀾。這裡有著喜和憂兩種感情的摻和交融,內心微妙的變化,曲折盡致。杜甫舉家遠徙,歷盡艱辛,為的是尋找一塊棲身之地,如今來到富庶繁華的成都,“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展開一個新天地,給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自不待言。“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快慰之情剛生,馬上又想到了夢魂縈繞的故鄉,何時再見,未可預卜,但見大江東去,自己只能做長年飄泊的遊子了。下面接寫成都市廛的繁華、氣候的溫和,又轉悲為喜。但成都雖美,終非故土,鳥雀天黑猶各自歸巢,而茫茫中原,關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詩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當時中原州郡尚陷於安史叛軍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著多少憂國傷時之情!詩人遙望星空,愁思悵惘,最後只能以自寬之詞作結。可以看到,全詩寫喜,並不欣喜若狂,訴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緩和平的字裡行間,寓含著一股喜憂交錯的複雜的感情潛流。
  作為紀行詩,本詩用“賦”來鋪陳其事,而“賦”中又往往兼有比興,因而形成了曲折迴旋,深婉含蓄的風格。詩一上來就直道出眼前之景: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詩人風塵僕僕地在歲暮黃昏中來到成都,渲染出一種蒼茫的氣氛。它既是賦,又兼比興。桑榆之日難道不正是詩人垂暮飄零的寫照嗎?同時它也興起了深沉的羈旅之情。下面寫“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都是賦中兼興。最後寫“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暗寓中興草創、寇亂未平的憂思。詩人妙用比興手法,筆下的自然景物都隱含深摯的感情。全詩一一閃過山川、城郭、原野、星空這些空間景物,同時也使人覺察到由薄暮至黃昏至星出月升的時光流逝。這種時空的交織使意境呈現出立體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層次的變化,達到情與景的自然交融。
  胡應麟論東漢末年時的《古詩十九首》說:“蓄神奇於溫厚,寓感愴於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詩藪》)杜甫此篇正繼承了《古詩》的這一風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詩》多寫失意飄泊之士苦悶憂傷的小天地,它運用喜憂交錯的筆法,寫出了關懷祖國和人民命運的詩人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其高處正在於此。  
(黃寶華)

詩詞推薦

  • 連州陽山歸路

    呂本中宋代〕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岑參唐代〕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鹽州過胡兒飲馬泉(一作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李益唐代〕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月下獨酌其二

    李白唐代〕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賢聖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客亭

    杜甫唐代〕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殘生事,飄零似轉蓬。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

    姜夔宋代〕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月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波上清風

    魏夫人宋代〕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自憑闌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山鬼謠·問何年

    辛棄疾宋代〕雨岩有石,狀怪甚,取《離騷》《九歌》,名曰“山鬼”,因賦《摸魚兒》,改今名。問何年、此山來此?西風落
  • 西樓

    曾鞏宋代〕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宿山寺

    賈島唐代〕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 述行賦

    蔡邕兩漢〕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梁翼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於其處。又起顯陽苑於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
  • 垓下歌

    項羽兩漢〕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舟過謝潭三首

    楊萬里宋代〕夾江百里沒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嶺草已青今歲葉,岸蘆猶白去年花。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

    晏殊宋代〕簾幕風輕雙語燕。午醉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餘花落盡青苔院。百尺朱樓閒倚遍。薄雨濃雲,抵死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三月

    韓偓唐代〕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後寒食前。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新愁
  •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 暮春歸故山草堂詩

    錢起唐代〕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記游松風亭

    蘇軾宋代〕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
  • 鷓鴣天·發底青青無限春

    辛棄疾宋代〕發底青青無限春。落紅飛雪謾紛紛。黃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見在身。書萬卷,筆如神。眼看同輩上青雲。箇中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 秋興八首

    杜甫唐代〕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
  • 跋子瞻和陶詩

    黃庭堅宋代〕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
成都府原文_成都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