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雜詩二十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驌驦。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崑崙,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淨,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飢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採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幹。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詩詞問答

問:秦州雜詩二十首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秦州雜詩二十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秦州雜詩二十首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其一譯文

關中大旱,滿眼饑荒令人悲傷,為了投奔他人我才遠遊異鄉。

懷著畏懼的心情翻越盤屈的隴坂,攜著浩蕩的愁思抵達隴關。

夜晚的魚龍川河水淺落,秋天的鳥鼠山一片空蕩冷寂。

西行途中不斷詢問秦州有無戰事,留居此處內心傷痛已極。

其一注釋

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

“滿目”句:史載關中大旱,斗米七千錢,人相食。

隴:隴山,又名隴坂隴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關:隴關,又名大震關,形勢險峻。

魚龍:川名,在秦州附近。

鳥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時秦州一帶受吐蕃威脅。

其二譯文
秦州城北的寺院,是當年隗囂的宮殿。
古老的山門長滿苔蘚,空寂的野殿中還殘存著當年的壁畫。
月光照亮了葉尖上的垂露,雲追逐著渡溪的夜風。
清清的渭水最是無情,在我憂愁時它獨自向東流去。

其二注釋
隗囂宮:在秦州東北山上。
隗囂:東漢初天水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新莽末,當地豪強據有天水、武都、金城等郡,自稱西州上將軍。後與漢軍交戰屢敗,憂憤而死。
清渭:指渭水,因水清而稱。渭水發源於甘肅渭源縣鳥鼠山,東流橫貫渭河平原,經長安城北。

其七譯文
渾渾莽莽萬山重疊,孤獨的秦州城處於南北兩山之谷。
地面無風,天雲卻飄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臨關隘。
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可能是效法傅介子之壯舉遇到了障礙。
久久地悵望著煙塵瀰漫的天邊,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

其七注釋
孤城”句:秦州處於南北兩山之谷。
“無風”句:秦州位於低谷,故城中人不覺有風,而天風實有之。
“不夜”句:秦州東西皆為谷口,故無山以遮日月。
屬國:即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掌少數民族事務。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漢昭帝時,樓蘭與匈奴和好,不親漢朝。傅介子至樓蘭,斬其王首。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

其十九譯文

鳳林關的戰亂還沒有平息,魚海的道路十分險惡行軍艱難。烽火濃煙滾滾衝上九天,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深入到敵人境內的孤國,水井中的水枯乾,處境非常困難,朔鳳猛烈,西部邊境也好像被撼動;邊庭寒冷,朦朧的月亮也發出寒光。老人們思念累立邊功的飛將軍李廣,但何時才能商議築壇拜將的事呢?

其十九注釋

(1)秦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是唐代西北邊防要地。

(2)鳳林:縣名,今甘肅省臨夏縣附近。

(3)魚海:今寧夏阿拉善額魯特部。

(4)候火:烽火。

(5)懸軍:深入敵境的孤軍。幕井:軍隊用的水井。

(6)北庭:北庭大都護府。

(7)飛將:西漢時飛將軍李廣。

(8)築壇:指任命將領戍邊。劉邦曾築壇拜韓信為大將軍,故云。

詩文賞析

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後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遊”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後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據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輔又飢,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秀篇章。

莽莽萬重山, 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 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 樓蘭斬未還。煙塵一長望, 衰颯正摧顏。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遊”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在秦州期間,他先後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首聯大處落墨,概寫秦州險要的地理形勢。秦州城座落在隴東山地的渭河上遊河谷中,北面和東面,是高峻綿延的六盤山和它的支脈隴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鳥鼠山,四周山嶺重迭,群峰環繞,是當時邊防上的重鎮。“莽莽”二字,寫出了山嶺的綿延長大和雄奇莽蒼的氣勢,“萬重”則描繪出它的復沓和深廣。在“莽莽萬重山”的狹窄山谷間矗立著的一座“孤城”,由於四周環境的襯托,越發顯出了它那獨扼咽喉要道的險要地位。同是寫高山孤城,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雄渾闊大中帶有閒遠的意態,而“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則隱約透露出一種嚴峻緊張的氣氛。沈德潛說:“起手壁立萬仞”(《唐詩別裁》),這個評語不僅道出了這首詩發端雄峻的特點,也表達了這兩句詩所給予人的感受。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首聯托出雄渾莽蒼的全景,次聯縮小範圍,專從“孤城”著筆。雲動必因風,這是常識;但有時地面無風,高空則風動雲移,從地面上的人看來,就有雲無風而動的感覺。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還沒有黑就高懸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臨的直接感受。雲無風而動,月不夜而臨,一屬於錯覺,一屬於特定時間的景象,孤立地寫它們,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但一旦將它們和“關”、“塞”聯結在一起,便立即構成奇警的藝術境界,表達出特有的時代感和詩人的獨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時期,秦州雖處交通要道,卻不屬邊防前線。安史亂起,吐蕃乘機奪取隴右、河西之地,地處隴東的秦州才成為邊防軍事重鎮。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戰爭烽火氣息的邊城中,即使是本來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蘊含著不平常的氣息。在繫心邊防形勢的詩人感覺中,孤城的雲,似乎離邊塞特別近,即使無風,也轉瞬間就飄出了邊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別關注防關戍守,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著險要的雄關。兩句賦中有興,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現了邊城特有的緊張警戒氣氛,而且表達了詩人對邊防形勢的深切關注,正如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評的那樣:“三、四警絕。一片憂邊心事,隨風飄去,隨月照著矣。”

三、四兩句在景物描寫中已經寓含邊愁,因而五六兩句便自然引出對邊事的直接描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水還。”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歸國後,任典屬國。第五句的“屬國”即“典屬國”之省,指唐朝使節。大約這時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遲留未歸,故說“屬國歸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斬樓蘭王首還闕事,說吐蕃侵擾的威脅未能解除。兩句用典,用賦一事,而用語錯綜,故不覺復沓,反增感愴。蘇武歸國、傅介子斬樓蘭,都發生在漢王朝強盛的時代,他們後面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後盾,故能取得外交與軍事上的勝利。而現在的唐王朝,已經從繁榮昌盛的頂峰上跌落下來,急劇趨於衰落,象蘇武、傅介子那樣的故事已經不可能重演了。同樣是用這兩個典故,在盛唐時代,是“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維《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的豪語,而現在,卻只能是“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的深沉慨嘆了。對比之下,不難體味出這一聯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詩人對於國家衰弱局勢的深切憂慮。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遙望關塞以外,仿佛到處戰塵瀰漫,烽煙滾滾,整個西北邊地的局勢,正十分令人憂慮。目接衰颯的邊地景象,聯想起唐王朝的衰颯趨勢,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額,悵恨不已。“煙塵”、“衰颯”均從五、六生出。“一”、“正”兩字,開合相應,顯示出這種衰颯的局勢正在繼續發展,而自己為國事憂傷的心情也正未有盡期。全詩地雄奇闊大的境界中寓含著時代的悲涼,表現為一種悲壯的藝術美。(劉學鍇)

詩詞推薦

  • 水調歌頭·平生太湖上

    佚名宋代〕建炎庚戌題吳江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雲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
  •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辛棄疾宋代〕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丘明先秦〕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盪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
  • 金陵後觀棋絕句六首·選一

    錢謙益清代〕寂寞枯枰響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
  • 永王東巡歌·其六

    李白唐代〕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千岩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和端午

    張耒宋代〕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有離騷在世間。
  • 滿江紅·為問封姨

    納蘭性德清代〕為問封姨,何事卻、排空捲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氣。葉盡歸鴉棲未得,帶垂驚燕飄還起。甚天公、不肯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水調歌第一

    佚名宋代〕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
  • 涼州詞

    孟浩然唐代〕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首秋輪台

    岑參唐代〕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膻。輪台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 浪淘沙 望海

    納蘭性德清代〕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 *
  • 出自薊北門行

    李白唐代〕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
  • 左掖梨花

    丘為唐代〕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渡遼水

    王建唐代〕渡遼水,此去鹹陽五千里。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歸鹹陽,營家各與題本鄉。身在應無回渡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幽居冬暮

    李商隱唐代〕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急景忽雲暮,頹年浸已衰。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北望

    陸游宋代〕北望中原淚滿巾,黃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窮死由來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入昌松東界山行

    高適唐代〕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閒。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 古意

    李頎唐代〕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 莫敢前,須如蝟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李白唐代〕漢家兵馬乘北風,鼓行而西破犬戎。爾隨漢將出門去,剪虜若草收奇功。君王按劍望邊色,旄頭已落胡天空。匈奴
  • 胡歌

    岑參唐代〕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