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

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書法欣賞

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當年謝安隱居在東海,出仕做官鬢髮已霜秋,中年難與親友別,只有音樂可以減輕我的離愁別緒。一旦功成名就,準備返歸東海,誰料抱病入西州。做官困擾了隱居的雅志,遺恨寄託于田園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當及早劃籌,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鄉遵迢千里,選取佳地長住久留。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時忘憂愁。任憑劉備笑我無大志,我卻甘願身居平地,仰看他高臥百尺樓。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台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東武:指密州。
子由:蘇軾之弟文學家蘇轍字。
彭門:指徐州。
此曲:指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詞。
安石:謝安,字安石,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臣,以功封建昌縣公,死後贈太傅。東海:謝安早年隱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東面瀕臨大海,故稱東海。
“從事”句:意為謝安出仕時鬢髮已開始變白。謝安少有重名,屢征不起,直到四十多歲才出仕從政。
“中年”兩句:《晉書·王羲之傳》:“謝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絲竹,泛指管弦樂器。
“一旦”三句:意思是說謝安功成名就之後,一定準備歸隱會稽,不料後來抱病回京了。西州,代指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雅志:指退隱東山的高雅的志趣。軒冕(xuān miǎn):古代官員的車服。借指做官。
滄洲:水濱,古代多用以指隱士的住處。
歲雲暮:即歲暮。雲,語助詞。
要褐裘(qiú):指換上粗布袍,意為辭官歸鄉,作普通百姓。
遲留:逗留,停留。
“惟酒”句:語本《晉書·顧榮傳》:“恆縱酒酣暢,謂友人張翰曰:‘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
“一任”二句:意思是說,任憑有雄心大志的入瞧不起我們,也不去管它了。劉玄德,劉備。

詩文賞析

上闋詠史,寫東晉謝安的經歷,意在“以不早退為戒”。發端明點“安石”,領起上半闋。詞人的寫作角度比較獨特,既不寫他經天緯地的才能,也不寫他建功立業的輝煌,而是寫他人生的另一側面。劈頭就寫謝安中年出仕的尷尬:他本來隱居會稽,踏上仕途時鬢髮已開始染上秋霜,令人吃驚。再寫人情的難堪:人到中年,與親友相別時覺得難捨難分,於是借音樂來抒寫離愁。而後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語氣多么肯定,多么堅決,確實是對史書中所謂“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晉書》)數語準確的表述。而結果卻是“扶病人西州”,這就反跌出困於軒冕不遂雅志的“遺恨”。這種“遺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鑑戒——“不早退”。詞中的“困軒冕”只是一個文雅的或婉轉的說法,實際上(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與貪戀功名富貴是聯繫在一起的。

下闋述懷,構想早日“退而相從之樂”。換頭“歲雲暮”三字承上轉下,“歲暮”當指年華老大,“早計”是對“遺恨”而言,其內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辭官歸隱,過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產生的構想:在歸鄉的千里長途中,每逢山水名勝或有賢主、良朋接待之類好的去處,可以隨意逗留,盡情遊樂,不必如官場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侷促,一層:我帶著醉意唱歌時你跟著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時你要攙扶我,——只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懷得失的,二層:這樣,有雄心大志的人會瞧不起我們,那就悉聽尊便好了,我們只管走自己的路,三層:這種種構想,情辭懇切,言由中發,有如駿馬駐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現出詞人對辭官歸隱而享弟兄“相從之樂”的夙願。“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極寫想像中“退而相從之樂”的情態,簡直是對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兩句,反用典故,並非真要趨同胸無大志的庸人,而只是強調素願的堅定不移,這體現了用典的靈活性。

同《南鄉子》(東武望餘杭)、《醉落魄》(分攜如昨)、《減字木蘭花》(賢哉令尹)等詞作一樣,這首詞著重表現了蘇軾前期思想的另一面,雖然“功成名遂”尚未實現,出仕思想仍占上風,但在某種程度上徘徊於出處之間,卻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1060)蘇氏弟兄寓居懷遠驛時,即有“夜雨對床”,“為閒居之樂”(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頭約定,這一回正是對前約的重申,當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對其弟的安慰,詞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過,他在詩詞中不斷表達的這種歸臥故山的雅志,最終還是沒有實現。蘇轍詞中的“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倒成了他們此後生活的寫照。

標籤:抒情

詩詞推薦

  •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姜夔宋代〕雲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數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使君心在,蒼崖綠嶂,苦被北門留住。有尊
  • 清平樂·春花秋草

    晏殊宋代〕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勸君綠酒金杯,莫嫌絲管聲催。兔走烏飛不住,人生幾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獨坐

    李贄明代〕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荊門西下

    李商隱唐代〕一夕南風一葉危,荊雲回望夏雲時。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嶮巇。骨肉書題安絕徼,蕙蘭蹊徑失佳期。洞庭
  • 清平樂·瓜洲渡口

    李好古宋代〕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亂絮飛錢迎馬首。也學玉關榆柳。面前直控金山。極知形勝東南。更願諸公著意,休教忘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題西山秋爽圖

    納蘭性德清代〕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絕頂茅庵里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七哀詩

    王粲魏晉〕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岡有餘映,岩阿增重陰。狐狸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東城高且長

    佚名兩漢〕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迴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蕩滌
  • 次韻伯氏長蘆寺下

    黃庭堅宋代〕風從落帆休,天與大江平。僧坊晝亦靜,鐘磬寒逾清。淹留屬暇日,植杖數連甍。頗與幽子逢,煮茗當酒傾。攜手
  • 紫薇花

    白居易唐代〕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重別夢得

    柳宗元唐代〕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歌子·疏雨池塘見

    賀鑄宋代〕疏雨池塘見,微風襟袖知。陰陰夏木囀黃鸝。何處飛來白鷺立移時。易醉扶頭酒,難逢敵手棋。日長偏與睡相宜。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東還

    李商隱唐代〕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秋風動地黃雲暮,歸去嵩陽尋舊師。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牛希濟唐代〕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身向雲山那畔

    納蘭性德清代〕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汴河亭

    許渾唐代〕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佚名兩漢〕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池上樓

    謝靈運南北朝〕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
  • 一字詩

    陳沆清代〕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 夏夜宿表兄話舊

    竇叔向唐代〕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淒涼不可聽。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明朝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_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