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

嶙嶙故城壘,荒涼空戍樓。
在德不在險,方知王道休。

詩詞問答

問: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作者是誰?答:張九齡
問: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張九齡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九齡名句大全

張九齡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書法欣賞

張九齡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書法作品欣賞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書法作品

注釋

全唐詩:卷49_58

詩詞推薦

  • 寄張東之

    劉過宋代〕見山堂上山如畫,二十年前曾客來。風絮滿城歸不得,江南老卻賀方回。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述德上興元嚴僕射

    歐陽詹唐代〕山橫碧立並雄岷,大阜洪川共降神。心合雲雷清禍亂,力回天地作陽春。非熊德愧當周輔,稱傑叨慚首漢臣。何幸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元應善利真人祠

    唐仲友宋代〕弦月何皎皎,緱山何巍巍。上有白鶴駕,聊與時人期。後天凋三光,何必千年歸。金闕帝有命,吾非丁令威。
  • 送前東陽於明府由鄂渚歸故林

    張元乾宋代〕老舒古君子,送客皆善類。觴行頗軒渠,一斗輒徑醉。涼颸生白苹,落日照紫翠。驪駒雖在門,不下兒女淚。儻復
  • 從軍行

    陳羽唐代〕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單于罷戰卻歸題善陽館

    武元衡唐代〕單于南去善陽關,身逐歸雲到處閒。曾是五年蓮府客,每聞胡虜哭陰山。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鰲山集

    齊召南清代〕鰲山臨水一青螺,避寇曾傳玉趾過。牡蠣灘回春後雨,飛龍纛映夕陽多。此時萬乘唯航海,何日三軍更渡河。野寺
  • 垂虹亭

    朱南傑宋代〕憑虎蝃蝀逼人寒,中有危亭百尺寬。天接水腰呈絕景,風回帆腳漲狂瀾。半稿落日吟將就,一抹晴煙畫亦難。不是
  • 晚出山潤

    汪炎昶宋代〕樹崩崖更豁,潤曲路增長。片雨暝遙壑,疏蟬淒夕陽。竹潭初月影,蘿谷稍秋光。適嘆炎蒸劇,絺衣已怯涼。
  • 七夕歌

    杜范宋代〕象緯昭垂各度躔,牛女之說從何年。博物有志張茂先,客槎親見織與牽。坐令千載羽繆傳,遂將濁欲穢清玄。詩史
  • 送友人游吳

    儲嗣宗唐代〕吳山青楚吟,草色異鄉心。一酌水邊酒,數聲花下琴。登樓舊國遠,探穴九疑深。更想逢秋節,那堪聞夜砧。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長淮有感

    曾幾宋代〕目送長淮去不回,登臨萬感集層台。波間定有隋渠水,曾向大梁城下來。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伊川獨游

    歐陽修宋代〕東郊漸微綠,驅馬忻獨往。梅繁野渡晴,泉落春山響。身閒愛物外,趣遠諧心賞。歸路逐樵歌,落日寒川上。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摸魚兒

    王沂孫宋代〕洗芳林、夜來風雨。匆匆還送春去。方才送得春歸了,那又送君南浦。君聽取。怕此際、春歸也過吳中路。君行到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企疏堂

    曾幾宋代〕薌林未置身,泛宅先入手。二疏歸來時,能似今日否。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延慶寫真贊二首

    林亦之宋代〕住山頭欲白,何爾太邪揄。卻厭舊時面,丹青別換模。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出遊郊外七絕

    王炎宋代〕道上東風掠面輕,一犁雨足得新晴。草頭蛺蝶自由舞,林下鶌鵃相對鳴。
  • 警急(時高公適領西川節度)

    杜甫唐代〕才名舊楚將,妙略擁兵機。玉壘雖傳檄,松州會解圍。和親知拙計,公主漫無歸。青海今誰得,西戎實飽飛。
  • 石榴花

    丘葵宋代〕莫峙而匪山,莫流而匪川。人生有懿德,萬性同此天。雲胡不自責,聽此六賊牽。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雨簡仲霍行之

    晁公溯宋代〕久晴風暖紵溪城,陌上輕埃欲污人。不惜春泥三日雨,且消烏帽十分塵。霏微著柳空添色,浩蕩欺花便減春。擬作
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原文_奉和聖制度潼關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