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荷有贈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折荷有贈原文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詩詞問答

問:折荷有贈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折荷有贈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李白折荷有贈書法欣賞

李白折荷有贈書法作品欣賞
折荷有贈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划船到江中去蕩漾秋天的江水,更喜愛這荷花的鮮艷。
撥弄那荷葉上為水珠,滾動著卻總不成圓。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雲里,要想贈給她鮮花,又遠在天際。
苦苦相思而相見無期,惆悵遙望在淒涼的秋風裡。

注釋
涉:本義是步行渡水,這裡有泛舟遊歷之意。玩:賞玩、欣賞。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紅蕖(qú):荷花盛開的樣子。蕖:芙蕖,荷花的別名。
弄:有把玩、欣賞之意。
蕩漾:水波微動。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佳人: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遠天:遙遠的天宇,說明空間距離之遠。
相似: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漢蘇武《留別妻》詩:“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無因:沒有門徑,沒有辦法。
涼風:秋風。《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李白《秋思》詩:“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詩文賞析

這首詩與李白的《擬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擬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期彩雲重,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這或許是由於傳抄之誤的緣故。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芙蕖即荷花,所以《擬古》中又作“愛此荷花鮮”。秋高氣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給人以清新、涼爽及高雅、純潔之感。此時江上弄舟,領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夠愜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勝、最逗人喜愛的,還是那婷婷玉立的鮮紅的荷花。從字面上看,這是通過寫景而點明了時間地點。但從詩歌意象的沉積所蘊含的內容看,這已不是單純描景,而是暗含了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體貌及純潔高雅,堅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詞,最早見於《楚辭·九章》,那是屈原藉以抒發憤世憂國之情並表現其純潔高雅、堅貞自守的品格。這裡雖無憤世憂國之意,但藉以表現女子純潔高雅,堅守貞操的品格和嚮往專一的愛情,也是未嘗不可的。梁元帝《賦得涉江采芙蓉》詩云:“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孔德昭同上題詩云:“朝來採摘倦,詎得久盤桓。”辛德源《芙蓉》詩亦云:“涉江良自遠,托意在無窮。”就都是藉以表現女子對專一愛情的渴望與嚮往。當然,這一點還需結合下句的“愛此紅蕖鮮”理解。梁吳均《擬古四首》其三《採蓮曲》云:“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荷花鮮”,就已完全象徵著年輕貌美的女子及其純潔堅貞的品性。可見李白《擬古》中作“愛此荷花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說,李白的這首詩,與上引吳均詩有著極為密切的內在聯繫。從整首詩的布局來看,首二句還只是興起,但它在感情的抒發與意境的創造上,已為整首詩奠定了基調。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圓大的綠荷之上,滾動著顆顆晶瑩的水珠,仔細把玩之中,才突然發現蕩漾中的水珠並不是圓的。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實際上,這兩句詩巧妙地暗寓了這位女子細微的內心活動。這裡,既受到梁元帝“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的啟發,同時與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詩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運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與雙關的藝術手法,“荷”諧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雙之意。“不成圓”的“圓”,又雙關為團圓之圓。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圓”,已非簡單的動作與物象描寫,而是重在刻畫這位女子由對專一愛情的渴望而感發的焦慮與苦悶的心態。詩歌由開始輕鬆愉快的賞秋玩荷,到感物而發後的焦慮苦悶,這在意脈上是一次轉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過渡到直抒對“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佳人彩雲里”,可以說是受到《西洲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的啟發。然而在李白的詩中,“彩雲”,卻帶有一種虛無飄渺、行蹤不定的意象,如其《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就有相似之處。“欲贈隔遠天”,則更明顯是受到了《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又《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及吳均“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等詩的影響,藉以表現對遠方情人無限思念而又無可奈何的強烈情感。末二句是進一步抒發相思之苦與惆悵無奈的悲哀情思。“悵望涼風前”,不僅有外貌的描寫、心理的刻劃,而且與首句“涉江玩秋水”遙相呼應,並與整首詩的情感、氣氛相統一,這就使得詩歌意境自然渾成,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李白的這首詩所受前人的影響是不小的,把它歸入“擬古”之組詩,亦不無道理。但是,在完整、統一的意境創造上,這首詩卻不為前人所囿,具有獨自的風格特徵。其一,詩歌雖然始終並沒有對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寫,但從詩歌意象及意脈中可以看出,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輕貌美的特徵外,對專一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是執著的,其內心情感是細膩而又複雜的。其二,在詩歌意脈的變化上,由賞秋玩荷經情因物牽到相思苦悶的過程,過渡自然巧妙,毫無人工的痕跡。詩歌緊緊圍繞“攀荷”這一短暫的細節,把女主人公由“愛此紅蕖鮮”到“相思無因見”的整個內心的細微變化,揭示得一覽無餘。這與前人相比,就顯得更為凝鍊、更為集中。全詩運用委婉含蓄的藝術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情感。

標籤:荷花惆悵

詩詞推薦

  • 念奴嬌·鬧紅一舸

    姜夔宋代〕余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余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閒,不類人境。
  • 曲池荷

    盧照鄰唐代〕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相和歌辭。採蓮曲三首

    王昌齡唐代〕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西湖和人韻

    辛棄疾宋代〕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璧。誰把香奩收寶鏡,雲錦紅涵湖碧。飛鳥翻空,游魚吹浪,慣趁笙歌席。坐中豪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洞仙歌·荷花

    劉光祖宋代〕晚風收暑,小池塘荷淨。獨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雲藻亂,葉底游魚動影。空擎承露蓋,不見冰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蓮藕花葉圖

    吳師道元代〕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芙蓉池作

    曹丕魏晉〕乘輦夜行游,逍遙步西園。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卑枝拂羽蓋,修條摩蒼天。驚風扶輪轂,飛鳥翔我前。丹霞
  • 卜運算元·席間再作

    葛立方宋代〕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蘇軾宋代〕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淮陰作

    朱敦儒宋代〕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遊。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換酒春壺碧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

    朱淑真宋代〕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荷花

    蘇軾宋代〕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

    葛立方宋代〕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逋。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荷花

    石濤清代〕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蘇軾宋代〕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平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波平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過秦樓·黃鐘商芙蓉

    吳文英宋代〕藻國淒迷,麴瀾澄映,怨入粉煙藍霧。香籠麝水,膩漲紅波,一鏡萬妝爭妒。湘女歸魂,佩環玉冷無聲,凝情誰訴
  • 白蓮

    陸龜蒙唐代〕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 頌古三十六首

    釋惟一宋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

    李璟唐代〕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 採蓮曲二首

    王昌齡唐代〕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
折荷有贈原文_折荷有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