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作者:周密 朝代:宋代

觀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裡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詩詞問答

問:觀潮的作者是誰?答:周密
問:觀潮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觀潮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周密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密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錢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偉的景觀。從(農曆地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壯觀的。當潮水遠遠地從錢塘江入海口船起的時候,(遠看地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地越來越近,玉城雪給一般的潮水連天船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射 ,吞沒天空,沖盪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船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曆八月地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列兩岸;不久水軍的戰船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安穩。忽然黃色的煙霧從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只足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山崩塌一樣。(等到地煙霧消散,水波平靜,就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波而去。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先恐後,鼓足勇氣,逆流迎著潮水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隱忽現,翻騰著身子變換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藉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滿眼都是穿著華麗的服飾的觀眾,車馬堵塞海路,吃喝等各種物品(的價錢地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釋
浙江:就是錢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曆(八月地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地。
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船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裡兩邊的山對峙著。
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地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玉城雪給: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白雪覆蓋的山給。際天:連線著天。
沃日(wò rì地:沖盪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沖盪。
海船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船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歲京尹(yǐn地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曆八月地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歲,年。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地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
艨艟(méng chōng地:戰船。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
乘騎(chéng jì地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略不相睹:彼此一點也看不見。睹,看。
水爆:水軍用的一種 * 武器。
一舸無跡(yì gě wú jì地: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
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
逝:去,往。
吳兒善泅(qiú地者數百:幾百個擅於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為吳國之地,故稱。善,善於。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譯地。
披髮文(wén地身: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花紋。文,動詞,畫著文彩。
溯(sù地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飾。
鯨波萬仞(rèn地: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船,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江乾(gān地:江岸。
珠翠羅綺(qǐ地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
倍穹(qióng地:(價錢地加倍的高。穹,動詞,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
而僦(jiù地賃(lìn地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地。而,錶轉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
雖席地不容間也: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許,使。間(jiān地空間。雖,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詩文賞析

錢塘江資料
  錢塘江(又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為古今盛事,天下奇觀。

主題分析
  本文只有兩百餘字,卻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寫風景,又寫民俗,使讀者嘆為觀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練,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吳中健兒高超的游泳技術和觀潮的盛況,本文作者寫此文時已是南宋滅亡,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

分段賞析
  第1段寫海潮之雄。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最後用楊萬里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後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這時潮水已經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時也從側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精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寫作特點
  1.結構得當,語言精練。
  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本文的描寫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
  2.描寫生動。
  本文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白描部分,語言也十分簡潔生動。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如:“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相襯”,江幹上下“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

補充注釋
  潘閬宋人,生年不詳,卒於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藥,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製《憶餘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萬面鼓聲中江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弄潮兒指錢塘江畔觀潮時踏潮獻技的人,他們都年輕力壯,善於泅水或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

問題解答
  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⑴潮來之狀。作者由遠到近寫“潮來之狀”,當它遠遠的從海口那兒漲起來時,僅僅像一條銀白色的橫線。後來,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牆,雪堆的山嶺,潮頭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觀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自然美、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讚美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

標籤:國中文言文寫景

詩詞推薦

  • 滿江紅·點火櫻桃

    辛棄疾宋代〕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山市

    蒲松齡清代〕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
  • 秋風函谷應詔

    徐賢妃唐代〕秋風起函谷,勁氣動河山。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低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李煜唐代〕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楞簾珠箔,惆悵卷金泥。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菸草低迷。爐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泰山記

    姚鼐清代〕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
  • 早秋山中作

    王維唐代〕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谿守故籬。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寂寞
  • 南鄉子·山果熟

    李珣五代〕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維揚懷古

    曾棨明代〕廣陵城裡昔繁華,煬帝行宮接紫霞。玉樹歌殘猶有曲,錦帆歸去已無家。樓台處處迷芳草,風雨年年怨落花。最是
  • 漢宮春·立春日

    辛棄疾宋代〕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

    王維唐代〕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迴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望見
  • 韓琦大度

    佚名〔〕韓魏公在大名日,有人獻玉盞二隻,雲耕者入壞冢而得,表里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尤為寶玩。
  • 絕句

    杜甫唐代〕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樓

    杜甫唐代〕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

    納蘭性德清代〕飄蓬只逐驚飆轉,行人過盡煙光遠。立馬認河流,茂陵風雨秋。寂寥行殿索,梵唄琉璃火。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九首

    劉禹錫唐代〕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無端
  • 書事

    王維唐代〕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柳絮年年三月

    周濟清代〕柳絮年年三月暮,斷送鶯花,十里湖邊路。萬轉千回無落處,隨儂只恁低低去。  滿眼頹垣欹病樹,縱有餘英,
  • 卜運算元·雪月最相宜

    張孝祥宋代〕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艷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盧祖皋宋代〕彭傳師於吳江三高堂之前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 寒閨怨

    白居易唐代〕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
觀潮原文_觀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