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

作者:万俟詠 朝代:宋代

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原文

恨鶯花漸老,但芳草、綠汀洲。
縱岫壁千尋,榆錢萬疊,難買1/1春留。
梅花向來始別,又匆匆,結子滿枝頭。
門外垂楊岸側,畫橋誰系蘭舟。
悠悠。
歲月如流。
嘆水覆、杳難收。
憑畫闌,往往抬頭舉眼,都是春愁。
東風晚來更惡,怕飛紅、拍絮入書樓。
雙燕歸來問我,怎生不上簾鉤。

詩詞問答

問: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的作者是誰?答:万俟詠
問: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万俟詠的名句有哪些?答:万俟詠名句大全

万俟詠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書法欣賞

万俟詠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書法作品欣賞
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遺憾春天即將過去,只有芳草萋萋遍野把汀州染綠。縱使山崖高千丈,榆錢再多,也買不來春歸的腳步。梅花一向是最早離去,現在已結出滿樹青果。門外垂楊生長在岸邊,誰把蘭舟系在畫橋旁邊?
悠悠歲月如流水一去不返,感嘆覆水消失後再難回收。身子倚靠著畫欄遠望望,往往一抬頭一舉眼間都是春愁。傍晚的東風更可恨,把那落花柳絮捲入書樓,只能放下簾櫳。雙燕不懂我心意,回來卻問簾鉤為何不掛起。

注釋
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日景色。
汀洲:水中小洲。
杳:消失,不見蹤影。
畫闌:即“畫欄”。有畫飾的欄桿。

詩文賞析


此詞托為惜春,實際上抒寫作者與一位戀人訣別的情事,其本事已不可考。
上片從惜春寫起。開頭三句,寫春事闌珊。詞首句起勢不凡 ,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調。以下三句,以誇張的手法 ,發出了留春無計的感嘆:山崖再高,也難以阻擋春光匆匆離去的腳步;榆錢再多,也無法喚得春神的回眸眷顧。其間借“ 榆錢 ”而拈出“難買”,自然熨貼,堪稱妙筆。“梅花”二句,以梅花寄恨,將惜春之情推向縱深。梅花本是報春使者,凌寒獨放於百花之前,春華爛漫時與梅花作別,似乎還是左近的事,但曾幾何時,它已果實盈枝了 。“結子滿枝頭”暗用了一個故事:相傳杜牧游湖州時看中一少女,與其母約定十年之內來娶。過十四年,杜牧出為湖州刺史,訪該女,則已出嫁並生有兩子。杜牧悵然為詩曰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作者化用這個典故,藉以透出他傷春的箇中訊息。歇拍二句,便進一步揭出了這層底蘊:那垂楊畫橋,柳灣蘭舟,曾是他與情人幽會之所,如今風景依舊,但唯餘一泓綠水,柳下無人繫舟 ,當然再也看不到她的倩影芳姿了。以上,詞人採用多種藝術手法 ,將離情別緒融化於物象中,頗具深婉曲折之妙。
過片四句,連用兩個比喻,感嘆明如流水,往事絕無重現的可能。“覆水難收”,這句成語出於《後漢書 》,原本是就軍國大事說的,後來用以比喻夫妻關係斷絕無法恢復此處藉以喻指自己與戀人相訣、歡情不再的悲哀,將上片離恨再加強化。下面就進一步展開抒寫這種複雜痛苦的心情 。“憑畫欄”三句,寫詞人由於心境不佳 ,想憑欄眺望 ,以舒愁懷,但觸目都是足以惹起春愁的景物,因此他不再憑欄而走入樓內 。“東風”兩句寫詞人轉頭不看觸目傷心的殘春景色,但它還是追蹤而至。那吹花攪絮的東風,到傍晚更來得厲害,把落花柳絮直捲入書樓,有心再來撩惹了。結尾兩句構思奇特,以擬人和問句的形式,將燕子成雙的物象與主人公的孤單悲苦加以對比映襯,淋漓盡致地刻劃出主人公愈怕外物引發春愁愈無法迴避的痛苦境地。
此詞傷春意在傷別,借春愁言詞人與戀人訣別情事 。這種含蓄蘊藉的比興手法 ,將詞人心中千迴百轉,愁腸寸斷的情感抒寫得盪氣迴腸,撼人心魄,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標籤:宋詞精選惜春離別

詩詞推薦

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原文_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