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我將原文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詩詞問答

問:我將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我將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我將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周頌·清廟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奉上祭品獻神靈,祭品有牛還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謀求安四方。偉大文王英名揚,配祀上天祭品享。我們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注釋
我:周武王自稱。將:捧。
享:獻祭品。
右:通“佑”,保佑。
儀式:法度。刑:通“型”,效法。典:典章制度。
靖:平定,治理。
伊:語助詞。嘏(gǔ):福。一說通“假”,偉大。
既:盡。右:助。朱熹《詩集傳》則以為神靈“降而在祭牛羊之右”。饗(xiǎng):享用祭品。
夙夜:早晚,指勤政。
於時:於是。

詩文賞析

《我將》是《大武》一成的歌詩。《大武》原作於武王伐紂成功告廟之時,當時只有三成。《逸周書·世俘》中也有記載,武王班師回鎬京之四月辛亥,“薦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第四天,“甲寅,謁(告)我(伐)殷於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武》,王入進《萬》,獻《明明》三終。”故王國維《說勺舞象舞》一文推測,《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併的,這六成可以分開來表演,還可以獨立表演,於是名稱也就隨之而不同。這一推測大約是正確的。

《大武》的樂曲早已失傳,雖有零星的資料,但終難具體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則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記錄,可以作大概的描繪。第一場,在經過一番擂鼓之後,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頭戴冕冠出場,手持乾戚,山立不動。其餘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陸續上場,長時間詠嘆後退場。這一場舞蹈動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諸侯會師,八百諸侯會合之後,急於作戰,而周武王以為伐紂的時機尚不成熟,經過商討終於罷兵的事實。第二場主演者扮姜太公,率眾舞者手持干戈,奮臂擊刺,猛烈頓足。他們一擊一刺,做四次重複,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隊闖犯敵陣進行挑戰,武王率大軍進攻,迅速獲勝,威振中原。第三場眾舞者由面向北轉而向南,表示周師凱旋返回鎬京。第四場開始時,眾舞者混亂爭鬥,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於是眾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後,東方和南方發生叛亂,周、召二公率兵平亂的事實。第五場,眾舞者分成左右兩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動鈴鐸,鼓勵眾舞者前進,表示成王命周公鎮守東南,命召公鎮守西北。第六場,眾舞者恢復第一場的位置,作閱兵慶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動作,表示周公平亂以後,慶祝天下太平,各地諸侯尊崇周天子。

按傳統說法,《詩經》是配樂舞的歌詞,即詩樂舞三位一體。王國維曾懷疑這一說法,但他撰《周大武樂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辭時還是按這一原則進行的,即認為《大武》六成有詩六篇。據《毛詩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說明,與《大武》有關的詩為《武》、《酌》,又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頌》曰:……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數語,提及《大武》中詩有《武》、《賚》、《桓》。這樣,六篇就確定了四篇。王國維又根據《周頌》末四篇的排列順序,認為《般》詩為其中一篇。又據《禮記·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一語,推斷還有一篇詩,其中有“宿夜”一詞,“宿夜”即“夙夜”,他認為《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當為《大武》之第一篇歌詩,以下依次為《武》、《酌》、《桓》、《賚》、《般》。後經馮沅君、陸侃如,尤其是高亨的詳細考辨,斷定《大武》第一篇當為《我將》(詳見高亨《周代大武樂考釋》一文),並重新排列了後四成歌詩的次序。於是,《大武》六成的六篇詩的排列次序確定為:《我將》、《武》、《賚》、《般》、《酌》、《桓》。現以高亨的排列次序為依據,分別於各詩之下簡析之。

《我將》作為《大武》一成的歌詩。其舞蹈表現周武王觀兵於盟津的歷史事件,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武王出發前曾往畢地文王墓上舉行過祭祀。他這次出兵伐紂,是以文王為號召,自稱“太子發”,軍中載著文王的牌位,用以召集諸侯會師。所以這首詩原來蓋為出兵前祭祀文王的禱詞,後來伐紂成功,又將該詩確定為《大武》一成的歌詩。《毛詩序》曰:“《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也。”蓋《大武》之六篇詩,周代常單獨使用,故於明堂祀文王亦可用該詩。

《我將》詩始言奉獻犧牲於天帝,祈求天帝保佑。據《樂記》,《大武》一成象徵武王出征,周人出征,必先祭祀天帝,求得天帝的保佑,此詩的首三句說的就是這事。次言繼承文王之遺志,以求“日靖四方”,也就是統一併安定天下。文王時代,伐犬戎,伐密須,伐耆,伐邘,伐崇,文王歿後,武王欲完成文王未竟事業,伐紂克商,追思文王創業之功,深覺當遵循文王行之有效的種種法典。末言夙夜“畏天之威”,是說自己日夜不忘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早日安定天下。對武王而言,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遺志也就是“天威”(天命之威)。這就是該詩把祭祀文王和禱告上天合而為一的緣故。全詩自始至終,都用第一人稱的口氣,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親的神靈和上帝陳述出兵的目的,並祈求保佑。其語言質樸,充滿敬畏之情。

標籤:詩經

詩詞推薦

  • 羔羊

    佚名先秦〕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縫,素絲五總。
  • 苕之華

    佚名先秦〕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
  • 祈父

    佚名先秦〕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轉予於恤,靡所厎止?祈父,亶不聰。胡轉予
  • 東門之池

    佚名先秦〕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 十月之交

    佚名先秦〕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 凱風

    佚名先秦〕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 烈文

    佚名先秦〕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於爾邦,維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
  • 乾旄

    佚名先秦〕孑孑乾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乾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 東門之墠

    佚名先秦〕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 角弓

    佚名先秦〕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遠矣。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綽綽有裕。
  • 玄鳥

    佚名先秦〕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
  • 敝笱

    佚名先秦〕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敝笱在梁,其魚唯唯。
  • 狡童

    佚名先秦〕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我將原文_我將的賞析_古詩文
  • 九罭

    佚名先秦〕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是以
  • 佚名先秦〕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 載馳

    許穆夫人〔先秦〕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 小星

    佚名先秦〕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 四牡

    佚名先秦〕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四牡騑騑,嘽嘽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 東方未明

    佚名先秦〕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我將原文_我將的賞析_古詩文
  • 巧言

    佚名先秦〕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大幠,予慎無辜。亂之初生,僭始既涵。
我將原文_我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