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武關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題武關原文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牆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詩詞問答

問:題武關的作者是誰?答:杜牧
問:題武關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題武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杜牧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牧名句大全

杜牧題武關書法欣賞

杜牧題武關書法作品欣賞
題武關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過要留我在武關之東,可笑當年的楚懷王入關投秦卻是到了盡窮。
鄭袖得寵的嬌艷嫵媚之態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處流落他的形容就猶如亂蓬。
如桅桿聳立的峰巒似壕溝深長的山谷還在,而弱肉強食七國爭雄卻像過眼煙雲已成空。
當今天子如此神聖四海為一家天下為統一,而如今武關上長風浩蕩戍旗翻卷於夕陽中。

注釋
武關:戰國時秦國設定的關隘,故址在令陝西商洛縣東。
懷王:楚懷王熊槐(?一前295)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前328至前299年在位。據《史記·楚世家》和《屈原列傳》,秦昭王致書楚懷王,約會於武關。懷王入武關,秦伏兵斷絕其歸路以求割地,懷王怒而不從逃往趙國,趙國懼秦不敢接納。懷王只得又回秦國,結果死於秦國。
鄭袖:楚懷王寵妃。據《史記·屈原列傳》等,楚與齊結盟共同抗擊秦國,秦惠文王派張儀使楚,表示如楚與齊絕交,秦願割地六百里給楚。楚聽信謊言與齊斷交,事後,秦不肯割地,懷王起兵,大敗而歸。第二年,秦欲與楚講和,懷王表示“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到楚先行收買鄭袖,鄭袖勸懷王不殺張儀,懷王聽信鄭袖之言,把張儀放走了。妖嬈(ráo):嬌艷美好,嫵媚多姿。酣(hān):暢快喝酒。
屈原:楚國大夫,早年曾得楚懷王信任,主張聯齊抗秦,後來楚懷王聽信讒言把他放逐外地,流放期間,始終心憂國李。憔悴:面容黃瘦。蓬(péng):蓬草。蓬草隨風飄轉,常用來比喻人的身世飄零或行蹤不定。
山檣(qiáng):如桅桿般聳立的山巒。谷塹:深長的峽谷。
弱吐強吞:形容戰國時強國侵吞弱國的形勢。
聖神:對皇帝的敬稱。家四海:四海一家,天下統一。
戍(shù)旗:守衛邊防的戰旗。

詩文賞析

作為千古形勝之地的武關,詩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駐足憑弔一番。所以首聯開門見山,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自己在武關的盤桓說成是“碧溪”的相留,這就將詩情十分自然地轉到對這一歷史陳跡的臨風聯想上來。

“一笑懷王跡自窮”,是詩人對楚懷王的悲劇結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對懷王其人其事的感嘆、痛恨和反思。因此,頷聯緊承這一脈絡,以歷史家的嚴峻和哲學家的深邃具體地分析了“懷王跡自窮”的根源。楚懷王原任命屈原為左徒,內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後來由於上官大夫的誣陷,懷王漸漸疏離了屈原。秦國見有隙可乘,就派張儀至楚,以重金收買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並賄賂了懷王稚子子蘭和寵姬鄭袖,讒害屈原。懷王在鄭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圍下,終於走上絕齊親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後懷王為秦伏兵所執而客死秦國。此後楚國國運日益衰敗,一蹶不振。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到,懷王的悲劇結局完全是由於他親小人、疏賢臣的糊塗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因此,詩人在頷聯中以形象化的語言,極為深刻地揭示了這一內在的根源。這兩句詩對比強烈,內涵豐富。鄭袖“嬌嬈”,可見其嬌妒、得寵之態,而“酣似醉”,足見懷王對他的寵幸和放縱;屈原“憔悴”,可見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見屈原遭放逐後到處流落,無所依歸的漂泊生涯。詩人正是通過小人得勢、賢臣見棄這一形象的對比,婉轉而深刻地指責了懷王的昏聵,鞭撻了鄭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詩人在瞻眺武關時,面對“懷王跡自窮”的現實,不能不付之一笑。

頸聯在構思上是個轉折,從對歷史的沉思、敘述過渡到抒發眼前的感喟。詩人通過對江山依舊、人事全非的慨嘆,說明“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劉禹錫《金陵懷古》)的歷史教訓。楚懷王正是因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導致了喪師失地、身死異國的悲劇。從這一意義來說,這一聯的感慨實際上是對上聯所敘述史事的寓意的進一步延伸。

最後,詩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關上。如今天子神聖,四海一家,天下統一;武關上長風浩蕩,戍旗翻卷,殘陽如血。這一聯是全詩的出發點。杜牧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他的理想社會就是盛唐時期統一、繁榮的社會。但是晚唐時期,儘管形式上維持著統一的局面,實際上,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權、朋黨交爭的局面下勢力日益衰敗,地方藩鎮勢力日益強大,幾乎形成了“無地不藩,無藩不叛”的局面。這不能不使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和憂國憂民之心的詩人憂心忡忡。面對唐王朝漸趨沒落的國運,詩人站在武關前,思緒萬千。於是對歷史的反思,對現實的憂思,一齊湧上心頭,形於筆底。他希望唐王朝統治者吸取楚懷王的歷史教訓,任人唯賢,勵精圖治,振興國運。同時也向那些擁兵割據的藩鎮提出了警戒,不要憑恃山川地形的險峻,破壞國家統一的局面;否則,不管弱吐強吞,其結局必將皆成空。

詩詞推薦

  • 吳宮懷古

    陸龜蒙唐代〕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艷雨只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書摩崖碑後

    黃庭堅宋代〕春風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明皇不作苞桑計,顛倒四海由祿兒。
  • 越中覽古

    李白唐代〕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宋代〕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
  • 蜀先主廟

    劉禹錫唐代〕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天下 一作:天地)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
  • 題太公釣渭圖

    劉基明代〕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浮雲看富貴,流水淡鬚眉。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辛棄疾宋代〕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宋代〕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鍾發。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
  •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宋代〕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烏棲曲

    李白唐代〕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書項王廟壁

    王象春明代〕三章既沛秦川雨,入關又縱阿房炬,漢王真龍項王虎。玉玦三提王不語,鼎上杯羹棄翁姥,項王真龍漢王鼠。垓下
  • 題烏江亭

    杜牧唐代〕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西湖

    文及翁宋代〕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簇樂紅妝搖畫
  • 金陵驛二首

    文天祥宋代〕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
  • 代白頭吟

    鮑照南北朝〕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毫髮一為瑕,丘山不可勝。食苗
  • 題桃花夫人廟

    杜牧唐代〕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墮樓人。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岳鄂王墓

    趙子昂元代〕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烏江項王廟

    嚴遂成清代〕雲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王安石宋代〕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祗在笑談中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河·金陵懷古

    周邦彥宋代〕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鬢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
題武關原文_題武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