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880年>> 1月25日

國民政府主席,著名書法家,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的譚延闓出生

1880年1月25日

1880年1月25日國民政府主席,著名書法家,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_歷史上的今天

譚延闓

 

(1880-1930),(註:常被誤寫為譚延愷)字祖安、祖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生於浙江杭州。其父譚鍾麟為進士,曾任陝西巡撫和陝甘、閩浙、兩廣總督等職。他聰穎好學,5歲入私塾。其父規定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大、小楷毛筆字。11歲學制義文學,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之為“奇才”。1893年,譚延闓到長沙參加童子試,考中秀才,譚父當時年事已高,譚延闓在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時,繼續跟從各地名師學習時文等。1904年,譚延闓參加清末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試第一名貢士,即會元,4月參加殿試,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從此具備邁入政壇的資本。同時,這也填補了湖南在清代200餘年無會元的空白,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當時“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編修。

 

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積極推行立憲,成為立憲派首領。1909年10月任湖南咨議局議長。1911年武昌起義後,任湖南軍政府參議院議長、民政部長。10月底立憲派殺害正副都督焦達峰、陳作新後,被咨議局推舉為湖南省都督。1912年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為湖南都督,9月兼湖南省民政長,加入國民黨,任湖南支部支部長。1916年8月後任湖南省長兼督軍、湖南參議院院長。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被袁世凱免職。在護國戰爭中,為排斥外省軍閥控制湖南,他提出了“湘事還之湘人”口號。袁死後,任湖南省長兼督軍、省長,1920年11月被趙恆惕驅逐而赴上海。1922年投奔孫中山,再次加入中國國民黨,6月任全湘討賊軍總司令。1923年後任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內政部長,建設部長、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兼大本營秘書長。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委員、常務委員兼軍委會委員、常委,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9月署理廣州國民政府軍事部部長。1926年1月被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3月代理廣州國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7月又代理國民黨中央黨部主席。1927年3月後任國民黨中常委、中政會主席團成員、軍委會主席團成員、國民政府委員、常委、武漢國民政府戰時經濟委員會委員。9月寧漢滬三方在上海成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任大會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轉任行政院院長,兼任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財政委員會委員、委員長,國民黨中執委、中常委,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

 

譚延闓的女兒譚祥,嫁給了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的副總統陳誠。

1月2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