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偽而辯行僻而堅

歷史字典解釋

僻: * 。堅:固執。 語言虛偽而矯辯,行為 * 而固執。 形容人的品行不端。語出《荀子.宥坐》:“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晉.范寧《王弼何晏論》:“古之所謂言偽而辯,行僻而堅者,其斯人之徒歟!”宋.朋九萬烏台詩案》:“(蘇)軾所為文辭,雖不中理,亦足以鼓動流俗,所謂言偽而辯;當官侮慢,不循陛下之法,操心頑愎,不服陛下之化,所謂行僻而堅,先王之法當誅。”也單引〔言偽而辯〕。唐.權德輿《兩漢辨亡論》:“且出不越境,書弒君之惡;言偽而辯,有兩觀之誅。”

歷史典故推薦:以忍為閽

用忍耐作門。表示不輕易動怒而出言傷人,以免招來禍患。唐 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偏正 閽,門。用忍耐作“門”。不要亂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言偽而辯行僻而堅歷史

相關歷史

言偽而辯行僻而堅_言偽而辯行僻而堅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