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餉

三餉怎么寫好看

三餉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末為籌集抵禦後金和鎮壓農民起義的軍費在田賦上的加派,即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項賦稅的合稱。遼餉為明末遼東駐軍餉項,又指籌措此軍餉加派的賦銀。到崇禎(明思宗年號,1628-1644年)末年,遼餉加派賦銀達到900萬兩。剿餉為明末鎮壓農民起義所籌軍餉,又指籌措此軍餉加派的賦銀。僅崇禎十年(1637年)一年裡就徵收賦銀330萬兩。練餉指明末為練兵所籌軍餉,又指籌措此軍餉加派的賦銀。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抽練邊兵(正規軍)和加練鄉兵,除續征剿餉外,又加征田賦每畝練餉銀一分,共增征田賦730萬兩。三餉的加派反映了明末統治的腐敗,使已經激化的社會矛盾更趨尖銳,並成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因之一。

【出典】:

《明史》卷78《食貨志二》1904頁:“御史郝晉亦言:‘萬曆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旋加練餉七百三十餘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疏語雖切直,而時事危急,不能從也。”

【例句】: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36《明末遼餉剿餉練餉》:“於是又從嗣昌及督餉侍郎伯鯨議,剿餉外又增練餉七百三十萬。”《續文獻通考·田賦考》二:“蓋自神宗末,增賦五百二十萬;崇禎初,再增百四十萬;總名遼餉。至是復增剿餉練餉。”

詞語分解

  • 三的字典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餉的字典解釋 餉 (餉) ǎ 同“饗”。 舊時指軍警的薪給(?):關餉。糧餉。餉銀。 筆畫數:; 部首:飠;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塵飯塗羹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泥)為羹,以木為胾(音ì,大塊肉),然至日晚,必歸餉(食,吃飯)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夫稱上古之傳頌(傳說頌揚之事),辯而不愨(說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餉歷史

相關歷史

三餉_三餉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