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毫釐千里

毫釐千里

又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毫、厘: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微小長度和重量單位。常用以指若有微小差誤,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季振宜,字詵(shēn身)兮,號滄葦,漢族,泰興(今江蘇泰興縣)人。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初授浙江蘭溪知縣。順治十五年(1658年),考選浙江道(省、府之間所設之監察區)御史。那時連年大旱,皇帝下罪己詔。季振宜當即上奏,略稱:關於用人與行政方面,在將用還未用、將施行還未施行之時,如果差之毫厘,就會失之千里,兩者空間微小到不能容納一根頭髮。

【出典】:

《清史稿》卷244《季開生傳附季振宜傳》9624頁:“夫用人行政,其將用未用、將行未行之際,毫釐千里,間(兩物相隔空隙)不容發。”

【例句】:

嚴復《〈天演論〉譯例言》:“抑義就詞,毫釐千里。” 聞一多《屈原問題》:“孫先生卻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後變成弄臣。這一來,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見“豪厘之差,將致千里”。《水滸傳》97回:“若認此法便可超凡入聖,豈非~之謬!”

毫釐千里字典分解

成語毫釐千里的解釋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毫釐的解釋 [iota;the least bit] 兩個很小的計量單位,極言數量之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千里的解釋 [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馬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也學習下:毫無二致【歷史典故】

絲毫沒有兩樣。形容完全相同。《官場現形記》二九回:“佘道台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郭沫若《屈原研究》二:“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 述賓 絲毫沒有兩樣。《官場現形記》29回:“佘道台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多用於比喻兩者完全相同。→一模一樣 不差累黍←→大相逕庭

毫釐千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