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樹削跡

伐樹削跡怎么寫好看

伐樹削跡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伐:砍。樹:亦作“木”。砍伐大樹,削去痕跡。比喻正人君子受權貴畏忌,遭受其打擊,不容於世。《莊子.天運》記載,孔子曾游於宋,在一棵大樹下與門人講學,桓魋因憎惡孔子而砍掉了那棵大樹;孔子又曾游於,衛人因憎惡他而剷除了他留下的形跡。


並列 砍去樹,削掉蹤跡。比喻正派的人受到權貴者的畏忌而不見容於世,面臨危險。語本《莊子·天運》:“故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是非其夢邪?”唐·成玄英疏:“伐樹於宋者,孔子曾游於宋,與門人講說於大樹之下,司馬桓魋欲殺夫子,夫子去後,桓魋惡其坐處,因伐樹焉。削,劃也。夫子嘗游於衛,衛人疾之,故劃削其跡,不見用也。”宋·覿《與楊樞》4:“今世士大夫以數造門為恭,否則以數致書為勤,某伐樹削跡,不齒於縉紳,固不容輒登一時貴人之門。”△多用於好人被迫害方面。也作“伐木削跡”。

詞語分解

  • 伐樹的解釋 指 春秋 時 宋 司馬 桓魋 拔樹欲害 孔子 之事。《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去 曹 適 宋 ,與弟子習禮大樹下。 宋 司馬 桓魋 欲殺 孔子 ,拔其樹。 孔子 去。”案“拔樹”後皆作“伐樹”。《
  • 削跡的解釋 見“ 削跡 ”。亦作“ 削跡 ”。.削除車跡。謂不被任用。《莊子·讓王》:“ 夫子 再逐於 魯 ,削跡於 衛 ,伐樹於 宋 。” 明 李贄 《復周南士書》:“然削跡伐木,餓 陳 畏 匡 ,其得免者亦

歷史典故推薦:綠葉成蔭

宋.計有功《唐詩記事》卷五十六“杜牧”:“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崔君張水戲,使州人畢觀令。牧間行,閱奇麗,得垂髫者十餘歲。後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悵而為詩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伐樹削跡歷史

相關歷史

伐樹削跡_伐樹削跡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