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敵於國門之外

歷史字典解釋

御:抵擋。國門:本指京都城門,後指邊界線上的關口。指強盜在國都郊野攔路搶劫 * 。語本《孟子.萬章下》“今有御人於國門之外者”。朱熹集註:“御,止也,止人而殺之。”後指在統轄區之外抵擋住敵人。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軍事冒險主義者則堅決反對此種步驟,他們的主是所謂‘禦敵於國門之外’。”


述補 御,抵擋;國門,原指國都的城門,後指邊界線上的關口。語本《孟子·萬章下》:“今有御人於國門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饋也以禮,斯可受御與?”朱熹集註:御,止也,止人而殺之。原謂強盜在國都郊野攔路搶劫 * ;後指在統轄區之外抵擋敵人。△原義為貶義;後轉為褒義。

詞語分解

  • 禦敵的解釋 防禦敵人。《孔叢子·儒服》:“命勇謀之將以禦敵,先使之迎於敵所從來之方,為壇祈克乎五帝。”《晉書·明帝紀贊》:“ 晉陽 禦敵, 河西 全壤。”
  • 之外的解釋

歷史典故推薦:席珍待聘

源見“席上珍”。比喻儒者富有才德,待時用世。明 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小生席珍待聘,藏器須時。” 連動 鋪陳著珍品,等待別人來選用。《禮記·儒引》:“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禦敵於國門之外歷史

相關歷史

禦敵於國門之外_禦敵於國門之外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