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折榱壞

歷史字典解釋

比喻國家或政權傾覆。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棟折榱壞,同受傾壓,心所謂危,急何能擇。”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子皮)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 棟: 房屋的脊檁。榱: 屋榱、屋桷。厭: 通“壓” ,指受壓。子皮: 春秋上卿,名罕虎。春秋時,鄭國子產曾將子皮比作鄭國的棟樑,自己比作屋椽,棟樑折斷,椽子就會崩散。


見“棟折榱崩”。

詞語分解

  • 棟折的解釋 屋樑斷折。比喻傾覆。《後漢書·楊震傳》:“朕之不德,用彰厥咎,山崩棟折,我其危矣。”參見“ 棟折榱崩 ”。
  • 壞的解釋 壞 (壞) à 品質惡劣,有害:壞蛋。壞人。壞事。壞水。 人體、東西受了損傷,被質量差,不完美:這所房子不壞。 表示程度深(用在動詞後面):忙壞了。 好 壞 ē 土丘:“千車擁孤隧,萬馬盤一壞。”

歷史典故推薦:石能言

《左傳.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於晉魏榆(地在今山西省榆次市西北)。晉侯(晉平公)問於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憑(是說有物的憑證可以這樣說)焉。不然,民聽濫(失實)也。抑臣又聞之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棟折榱壞歷史

相關歷史

棟折榱壞_棟折榱壞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