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

一鼓作氣怎么寫好看

一鼓作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戰鬥開始時,鼓足勇氣。今指作事時鼓起勁頭,勇往直前。公元前684年,齊國侵犯魯國曹劌魯莊公一起至長勺迎擊齊國軍隊。齊國軍隊首先擂鼓進攻,莊公想立即迎戰,曹劌說不行。當齊軍三次擂鼓後,曹劌說,可以發動進攻了。於是魯莊公立即下令出擊,一下子把齊師打了個落花流水。戰爭結束後,莊公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曹劌回答說,打仗,全靠一股勇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敵人力竭時我才擂第一次鼓,所以取得了勝利。

【出典】:

《左傳·莊公十年》:“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例句】:

宋·呂祖謙《呂東萊文集·雜說》:“大抵人之為學,須是一鼓作氣;才有間斷,便非學矣。”


偏正 比喻士氣正旺盛時一往直前把事辦成。語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朱蘇進、胡建新《康熙帝國》:“末將願水師出戰,一鼓作氣收復金廈。”△褒義。多用於鼓勁方面。→趁勢打鐵 乘勝直追 ↔再衰而竭

詞語分解

  • 一鼓的解釋 .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晉 趙鞅 、 荀寅 帥師城 汝 濱,遂賦 晉國 一鼓鐵,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焉。”《孔子家語·正論解》
  • 作氣的解釋 .振作勇氣。《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誓眾詞》:“鼓以作氣,旗以應機。”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作氣須先鼓,爭雄必上游。”.

歷史典故推薦:應天順人

《易.革》:“湯 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後封建王朝或帝王更迭,常自稱應天命、順人心而習用此語。漢 班彪《王命論》:“雖其遭遇異時,禪代不同,至於應天順人,其揆一焉。”孫中山《大總統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一鼓作氣歷史

相關歷史

一鼓作氣_一鼓作氣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