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掛劍

季札掛劍怎么寫好看

季札掛劍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季札重友誼、講信用,為亡友掛劍,以示追悼紀念。後以此典比喻諾重信,始終不渝;也用以悼念憑弔亡友。季札,又稱公子札,春秋時吳國貴族。吳王諸樊的四弟,多次推讓君位,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稱延陵季子。又封州來(今安徽鳳台),稱延州來季子。他賢明博學,曾出使列國,觀樂於魯國,論盛衰大勢,頗中時要。當季札開始出使,北上途中拜見徐君。徐君喜愛季札之寶劍,口裡不好說出來。季札心裡知道他的意思,因為出使中諸國,沒有將寶劍贈送給徐君。返回來再到徐國(今江蘇泗洪縣南),徐君已經死了,季札於是就解下了自己的寶劍,掛在徐君墳墓旁的樹上才離去。隨從人員說:“徐君已經死了,您還將寶劍送給誰呢?”季札說:“不要這樣說。我當初在內心裡已經答應將寶劍送給徐君了,難道因為徐君死了,我就可以違背自己的意願嗎!”此典又作“寶劍非所惜”、“解劍”、“劍掛孤松”、“寶劍懸”、“掛墳松”、“留徐劍”、“掛劍”、“延州空掛”、“劍掛宰上”、“墳前劍”、“延陵劍”、“懸劍”、“劍掛”、“贈墓樹”、“掛延陵”、“留墓劍”。

【出典】:

《史記》卷31《吳太伯世家》1459頁:“季札之初使,北過(拜見)徐(古國名。嬴姓。周初徐戎所建,在今江蘇境內)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春秋時齊、晉等中原諸侯國家“上國”。此對吳、楚諸國而言),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zhǒng種)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通“背”,違背)吾心哉!’”

【例句】:

北周·庾信《周柱國慕容公神道碑》:“淚墮片石,劍掛孤松,清徽令范,千載余蹤。” 唐·盧照鄰《哭明堂裴主簿》:“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唐·李白《情贈友人》:“歸來掛墳松,萬古知其心。” 唐·杜甫《哭李尚書》:“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唐·禹錫《西川李尚書知愚》:“無復雙金報,空餘掛劍悲。” 宋·王安石《追傷河中使君》:“海曲冷雲埋拱木,延州空掛暮年悲。” 宋·庭堅《和范信中寓居》:“或持劍掛宰上回,亦有酒罷壺中去。” 元·鍾嗣成《凌波仙·吊喬夢符》:“欲掛墳前劍,重聽膝上琴。” 明·高啟《使君見示》:“難懸延陵劍,空聽山陽笛。” 清·顧炎武《哭爾岐》:“寄去一書懸劍後,貽來什襲絕韋前。” 清·王夫之《哀管生永敘》:“人情誰劍掛,天道豈弓張。” 清·陳恭《柏舟行為區母陳太君賦》:“寸心一矢終不渝,千金之劍贈墓樹。” 清·致彌《感舊示魏禹平》:“複壁人曾藏北海,墓門劍許掛延陵。” 清·李鍼《雜感》之二:“季子遠攜留墓劍,女嬃空冷搗衣砧。”

詞語分解

  • 季的解釋 季 ì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 末了: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軍(體育運動競賽的第三名)。 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風。 一段時間
  • 掛劍的解釋 《史記·吳太伯世家》載: 春秋 時, 吳王 壽夢 少子 季札 封於 延陵 ,號 延陵季子 。他出使路過 徐國 , 徐國 國君很愛他的劍。 季札 已心許,準備回來時再送給他。等到回來時, 徐 君已死,

歷史典故推薦:菲才寡學

菲:微薄。寡:少。才能很小,學識很少。常用作謙語。《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小侄菲才寡學,大人誤采虛名。” 並列 菲,微薄。才能薄,學識淺。《儒林外史》回:“小侄~,大人誤采虛名。”※“菲”,不讀作ē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季札掛劍歷史

相關歷史

季札掛劍_季札掛劍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