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指人到三十歲正是立業之年,應當有所建樹。孔子在談到自己一生成長過程時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下學習的志願,三十歲時學業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窮道達變;六十歲時見聞廣博,遇事可立辨曲直善惡;七十歲時能按自己心愿而又不超越法度。後人把人的三十歲叫做“而立”之年。

【出典】: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例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魯迅《阿Q正傳》:“誰知道他將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飄飄然了。”


偏正 而,才。三十歲才開始成熟,能自立於社會。語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多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陸繼宗《三十而立》:“他們都是在二十幾歲作出貢獻,三十開外就榮獲諾貝爾獎金,真可謂~。”△用於描述青年的成熟階段。

三十而立字典分解

成語三十而立的解釋 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三十的解釋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歲。《穀梁

而立的解釋 [thirty years of age] 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三十歲三十而立。——《論語&

也學習下:三耳【歷史典故】

宋 張君房《脞說》載:傳說隋 董慎被冥府追為右曹從事,召常州秀才張審通掌書記。慎令為判,申天府。有黃衫人持天符雲所申不當。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審通再判之,後有天符來雲甚允當。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兒擘為耳,安於額上,曰:“塞君一耳,與君三耳,可乎?”後審通復活,覺額癢,湧出一耳,尤聰。時人笑曰:“天有九頭鳥,地有三耳秀才。”後即以此為典,謂人聰明穎悟,異於往常。宋 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三十而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