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歷史字典解釋

傳說羚羊夜宿時,將角懸掛樹上,足不著地,獵人因此尋找不到它的蹤跡。 常用以比喻詩文意境超脫,不著形跡。語出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詩者,吟詠性情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清.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卷三:“襄陽詩:‘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常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不可見,日暮空聞鍾。’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清.翁方綱《神韻論上》:“神韻者,徹上徹下,無所不該。其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即此神韻之正旨也,非墮入空寂之謂也。”

詞語分解

  • 羚羊的解釋 哺乳動物,形狀和山羊相似,四肢細長,蹄小而尖,有角,尾長短不一。多生活在草原或沙漠地區。角可入藥,肉味鮮美,毛皮可制褥子。

歷史典故推薦:寒灰更濕

源見“死灰復燃”。謂雪上加霜,處境極為艱難。唐 劉言史《江陵客舍留別樊尚書》詩:“墜履忘情後,寒灰更濕時。”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歷史

相關歷史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_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