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逆耳之言

逆耳之言

謂聽起來不舒服而實際上是忠直而有益的話。《三國志.吳書.張紘傳》:“而忠臣挾難進之術,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晉.孫楚《為石仲容孫皓書》:“夫治膏盲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明史.石珤傳》:“自珤及楊廷和、蔣冕、毛紀,以強諫罷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無進逆耳之言者矣。”


偏正 指忠直而有益的話語。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夫治膏肓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者,必告~。”△褒義。多用於表示忠臣對主上,下屬對上級所進的忠諫。→逆耳良言 逆耳利行 逆耳患言 ↔花言巧語

逆耳之言字典分解

成語逆耳之言的解釋 聽起來不舒服的話(多指尖銳、中肯的勸告或批評)。

逆耳的解釋 [be unpleasant to the ear;grate on the ear] 聽起來使人不悅和不能接受我們要學會聽逆耳之言

也學習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歷史典故】

逆著水流划船,如不努力推進,就會被水衝著後退。比喻學習或做事必須克服困難,奮勉向前。《懷念劉少奇同志.片斷回憶寄深情》:“他常對工作人員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單作 ① 【逆水行舟】。魯迅《門外文談》:“這已經迫於必要了,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縴。” 見“逆水行舟”。《懷念劉少奇同志·片斷回憶寄深情》:“他常對工作人員說,學如~。”

逆耳之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