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上不瞞下

歷史字典解釋

謂對上級隱瞞真情,對下級無所顧忌。《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 “不瞞老哥說: 這些事情是瞞上不瞞下, 常常有的。 ” ●宋楊萬里《宣政雜錄·通同部》: “靖康初,民間以竹徑二寸,長五尺許,冒皮於首,鼓成節奏,取其聲似曰通同部。又謂製作之法曰: ‘漫上不漫下’ ,通衢用以為戲雲。” 宋時民間用皮將五尺左右竹筒蒙住一端,且稱這種製作方法為 “漫上不漫下” ,意即影射當時蔡京、童貫蒙蔽宋欽宗。


其他上、下,指上和下屬。對上司欺騙隱瞞,對下屬毫不在乎、無所顧忌。多指乾不合法規的事。元·無名氏《鬧銅台》1折:“開倉糴米依時價,拔濟民間行德化,升斗上面尅除糧,一心瞞上不瞞下。”△貶義。用於言行舉止方面。也作“謾上不謾下”。

歷史典故推薦:仙台

《初學記》卷十一引晉 司馬彪《續漢官志》:“尚書省在神仙門內。”後因稱尚書省為“仙台”。南朝 梁 王筠《和劉尚書詩》:“客館動秋光,仙台起寒霧。”唐 王勃《上許左丞啟》:“守愚空谷,斂跡仙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瞞上不瞞下歷史

相關歷史

瞞上不瞞下_瞞上不瞞下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