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飧不給

饔飧不給怎么寫好看

饔飧不給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天下第一》:“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嚴卻之。”清 葉廷琯《鷗陂漁話.〈范石夫朋舊尺牘〉跋語》:“僦寓相城,不蔽風雨,饔飧不給。”清 譚嗣同《仁學》二四:“衰國之民,饔飧不給,裋褐不完。”


見“饔飧不濟”。給,供應、充足。《聊齋志異·狐妾》:“尋以大案掛誤,貧至饔飧不給。”※給,不讀作gěi 。

詞語分解

  • 饔飧的解釋 亦作“ 饔飱 ”。.做飯。《孟子·縢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趙岐 註:“饔飧,熟食也。”《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主一家之事的,三綹梳頭,兩截穿衣,一日之計,止無過饔飱井臼。
  • 不給的解釋 .供給不足;匱乏。《左傳·宣公十二年》:“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於鮮,敢獻於從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舊唐書·李晟傳》:“欲以諸軍同神策,則財賦不給,無可奈何。”

歷史典故推薦:有餘地

形容富有才華。唐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詩: “議論有餘地,公侯來未遲。” 參見:○庖丁解牛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饔飧不給歷史

相關歷史

饔飧不給_饔飧不給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