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怎么寫好看

破釜沉舟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釜(fǔ府):飯鍋。此典指項羽楚軍北上救趙,渡漳河(今河北、河南兩省邊境),項羽命令楚軍砸破飯鍋、鑿沉渡船,表示決心死戰,有進無退。後以此典比喻全力拚搏、義無反顧以成就事業的決心。秦末,秦軍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北),趙國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主帥、項羽為副帥、范增為末將,率軍二十萬救趙。宋義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聽說秦軍強大,暫停不進。項羽要求進兵,宋義不準。項羽怒殺宋義,派當陽君黥布、將軍率兵二萬往救巨鹿。秦軍也增援參戰,當時楚軍少利,趙國又請增兵,項羽就統率全部楚軍渡過漳河,鑿沉全部渡船,砸毀飯鍋蒸飯用具,燒掉營房帳篷,攜帶三天干糧,藉此向士兵表示決一死戰,沒有一點退還的心情。於是一到巨鹿就包圍秦軍王離,與秦軍接戰多次,截斷秦軍通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活捉王離。涉間不投降楚軍,自己燒死了。這時,楚軍雄冠諸侯。此典又作“沉舟破釜”、“破釜沉船”。

【出典】:

《史記》卷7《項羽本紀》307頁:“項羽乃悉引兵渡兵,皆沉船,破釜甑(zèng贈,甑子,蒸米飯等用具,略像木桶,有屜子無底,南方人多用甑子蒸米飯),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泛指多次作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秦將),虜王離,涉間(秦將)不降楚, * 殺。當是時,楚軍冠諸。”

【例句】:

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官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無事。” 明·朱鼎《玉鏡台記·燃犀》:“齧雪餐風,沉舟破釜,敢辭金革。” 清·宗羲《移史館熊公雨行狀》:“欲令諸師畢渡,沉舟破釜,為不返之計。”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30回:“你我看事作事,索性‘破釜沉舟’痛下一番針砭,你道如何?” 清末民初·趙爾巽等撰《清史稿·諸王四·睿忠親王多爾袞》:“用率仁義之師,沈(同“沉”)舟破釜,誓必滅賊,出民水火。” 孫中山《號召國民會議之演講》:“要學辛亥的革命志士,同心協力,一往向前,抱定破釜沉舟的大勇氣。” 梁啓超《南學會敘》:“震撼精神,致心皈命,破釜沉船,以圖自保於萬一。”


並列 釜,飯鍋。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不顧一切地決一死戰。語本《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葉志堅《雜色雨》:“她最終還是咬咬牙,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多用於決心做事情方面。 →背水一戰 ↔舉棋不定。也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

詞語分解

  • 破釜的解釋 .破鍋。 宋 蘇軾 《黠鼠賦》:“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 清 魯一同 《小車轔轔》詩:“竹頭木屑載零星,嘔呀啁哳行不停,破釜墮地灰痕青。” 葉聖陶 《窮愁
  • 舟的解釋 舟 ō 船:舟輯。龍舟。輕舟。一葉扁舟。泛舟。同舟共濟。 筆畫數:; 部首:舟;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都中紙貴

源見“洛陽紙貴”。形容作品受到歡迎,廣為流傳。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廣宣上人觀放榜後相賀》:“都中紙貴流傳後,海外金填姓字時。” 見“洛陽紙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破釜沉舟歷史

相關歷史

破釜沉舟_破釜沉舟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