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泰山

不識泰山怎么寫好看

不識泰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述賓 泰山,借指大人物。比喻大人物在眼前也不認識。《水滸傳》2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貶義。多用於得罪或冒犯人後向對方賠禮道歉的話。

詞語分解

  • 不識的解釋 .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
  • 泰山的解釋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有眼不識泰山 ∶

歷史典故推薦:指染嘗黿

源見“染指”。比喻嘗到某種滋味。宋 陸游《讀〈老子〉》詩:“《道德》五千言,巍巍眾妙門。管窺那見豹,指染僅嘗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不識泰山歷史

相關歷史

不識泰山_不識泰山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