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

歷史字典解釋

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八佾,古代天子專用的舞樂),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春秋時,魯國大夫季氏控制著魯國的政局,權勢很大,飛揚跋扈,任所欲為。他用八佾(八人一行叫一佾)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樂舞蹈,以大夫越級用天子的禮樂(按規定,大夫只能用四佾,三十二人)。孔子對季氏越禮行為極為不滿,憤怒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如果這件事都能容忍,就再沒有不可以容忍的事了!)後人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指事情惡劣或受侮辱到不可容忍的地步。

《晉書.王敦傳》:“帝大怒,下詔曰:‘王敦憑恃寵靈,敢肆狂逆,方朕太甲(太甲,商王名,為成湯之,是一個縱慾無道的昏君),欲見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又作“是可忍,孰不可容”。《梁書.元帝紀》:“畢、、酆、郇,並離(離,遭逢)禍患;凡、蔣、邢、茅,皆伏鐵鑕。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其他 是,這個;孰,誰,哪個。如果這個都能容忍,那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指絕對不能容忍。語出《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梁啓超《國權與民權》:“被歐美之虎狼國,眈眈逐逐,鯨吞蠶食,以侵我國自由之權,是可忍,孰不可忍!”△貶義。多用於描寫事情、事態極端惡劣方面。→忍無可忍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忍 ↔忍氣吞聲 逆來順受唾面自乾。也作“是可忍,孰不可容”。

歷史典故推薦:裘充貨

源見“典鷫鸘裘”。形容窮困潦倒。宋 蘇軾《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詩:“誰雲坐無氈,尚有裘充貨。”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是可忍,孰不可忍歷史

相關歷史

是可忍,孰不可忍_是可忍,孰不可忍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