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秭歸縣

秭歸縣

①西漢置,屬南郡。治所即今湖北秭歸縣(剪刀峪) 西北歸州鎮。《水經·江水注》: “袁山松曰,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曰秭歸。”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 屬建平郡。北周改為長寧縣。隋開皇初復為秭歸縣,屬信州。大業初屬巴東郡。唐為歸州治。南宋端平三年 (1236) 徙治歸州鎮東南。明洪武九年(1376) 屬夷陵州。十年 (1377) 改為長寧縣。十三年 (1380) 復改歸州。1912年改為秭歸縣,屬湖北荊南道。治所即今治西北歸州鎮。1921年屬湖北荊宜道。1932年直屬湖北省。1991年遷治剪刀峪 (即今秭歸縣)。

②三國魏改綏陽縣置,屬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神農架林區東南。西晉太康二年 (281) 復為綏陽縣。


在湖北省西部。屬宜昌市。面積2427平方千米。人口39.4萬。轄7鎮、5鄉。縣人民政府駐茅坪鎮。西漢置秭歸縣,屬南郡。據《水經注·江水》:“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曰秭歸。”北周改秭歸縣為長寧縣,為秭歸郡治。隋開皇初廢郡,縣仍名秭歸。唐武德二年(619年)為歸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廢州,縣屬夷陵州;十三年(1380年)改置歸州,屬荊州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直隸州;十三年復為歸州,屬宜昌府。1912年復改歸州為歸州縣,1914年改為秭歸縣。1914年屬荊南道,1921年屬荊宜道,1927年直屬省。1949年屬宜昌專區,1959年屬宜都工業區,1961年復屬宜昌專區,1970年改宜昌地區。1992年屬宜昌市。縣歷治歸州鎮,1991年因建三峽水庫遷治今址。全境屬巫山,山嶺連綿,最高峰雲台荒,海拔2057米,山間河谷有零星小坪壩。長江橫經中部,西段為香溪寬谷、東段為西陵峽。有香溪、青乾河、九畹溪、涼台河等河流注入長江。長江以北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長江以南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主產稻、玉米、小麥、豆類。特產荷地、烏桕、生漆、油桐等。為全國柑橘重要產區,以臍橙、桃葉橙最為著名。礦產有金、銅、煤、石膏、重晶石等。工業有採煤、化工、造紙、紡織、食品等。宜秭、香堡等公路通過,水運以長江為主。地處長江三峽風景區,名勝古蹟有流來觀、玉虛洞、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等。為屈原故里。

秭歸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看一看:秭歸縣【歷史知識】

西漢置。治今湖北秭歸縣。兩漢屬南郡。三國吳先屬宜都郡,後改屬建平郡。北周武帝改為長寧縣。隋大業中復為秭歸縣,屬巴東郡。唐以後為歸州治。南宋端平三年(1236)遷治江南。明洪武初遷治江北(今縣東南)。洪武四年(1371)又遷治江南。十年改為長寧縣,十三年廢入歸州。1914年復改歸州為秭歸縣,即今縣。

秭歸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