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鎮

東平鎮怎么寫好看

東平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在福建省政和縣西北部。面積216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東山,人口 3470。處金峰山東南平,故名。1949年設東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6年置鎮。境內有松溪貫穿,東部河谷平,地勢低平,農業發達,盛產柑橘、茉莉花、茶葉等。有制茶、釀酒等廠。集市貿易繁榮,為政和、建甌、建陽、松溪四縣市邊界物資集散地。有公路接小浦、政建公路。(2)在福建省永春縣東部。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1.9萬。鎮人民政府駐太平街,鎮區人口920。取境內東關太平二村名各一字而名。1958年設東平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置鎮。主產稻,盛產柑橘、李、酸梅。竹編為傳統手工工藝品,其中以竹蓆為著。華僑茶果場設此。有公路接郊柏公路。古蹟有東關橋,為閩南現存最大之長廊屋蓋梁式橋。(3)在山東省東平縣東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 12.6 萬。鎮人民政府駐東平城,人口 8000。1953年為東平縣四區。1958年屬須城公社。1982年東平縣治自州城鎮遷此。1983年須城公社改為東平鎮。1984年東平鎮改為須城區,轄東平鎮、石馬鄉、毛家莊鄉、須城鄉、大井鄉。1985年撤須城區,同時撤大井鄉,將其行政區域及原須城鄉的趙橋、虹橋和原尚莊鄉的井倉、駐駕村、韓莊、趙橋、郝溝、徐村、孟村、前井峪、後井峪合併建東平鎮。2001年宿城鎮併入。大清河、白吉河流經。產小麥、玉米、薯、棉花等。有水泥、磚瓦、石灰、石料、膠件、木器、紡織、建築安裝、運輸等廠(隊)。105國道和泰東、舊後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龍山勝景、青峰山摩崖造像,紀念地有無鹽大捷、韓山頭戰鬥革命紀念地。(4)在廣東省陽東縣東南部。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 3.1 萬。鎮人民政府駐東平圩,人口1.8萬。因鎮區東面有海積平地,故名。明、清屬喬馬都。民國屬陽江縣第二區,1953年稱東平鎮,1954年為陽江縣十九區。1960年置東平公社,1983年復建鎮。地處粵西濱海丘陵平原區。主產稻,並產甘薯、甘蔗。東平漁港著名。有漁船修造、機械、鋼絲繩、製衣、水產品加工等廠。有公路通江城接325國道。水路通沿海各港口。名勝有葛港帆影。(5)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 中部。面積178平方千米。人口6.9萬。鎮人民政府駐東平圩,人口 2300。清乾隆六年(1741年)始建。因駐地在河流東側平地村境,故名。1950年為東平區。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區,1966年復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甘蔗、花生、柑橙、菸葉、荔枝、龍眼、香蕉等。有紅磚、編織、爆竹、山楂餅、糖果、罐頭等廠。有農貿集市。公路通縣城及合浦。1945年春,國民黨反動派在圩旁集體 * 民主抗日自軍指戰員46人,即有名的“鹿吊事件”。

詞語分解

  • 東平的解釋 .地名。在今 山東省 。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今之文人, 魯國 孔融 文舉 …… 東平 劉楨 公幹 。”《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劉楨>》:“貧居晏里閈,少小長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舂陵侯國

西漢初元四年 前,改封舂陵侯仁於蔡陽縣白水鄉置,屬南陽郡。治所在今湖北棗陽市南。東漢建武六年 改為章陵縣。 西漢元朔五年前年置,治所在今湖南寧遠縣北。初元四年前年移治今湖北省棗陽市南,東漢改為章陵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東平鎮歷史

相關歷史

東平鎮_東平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