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瀋陽市

瀋陽市

1929年置,為遼寧省會。治所即今遼寧沈陽市。民國《奉天通志》卷5:“因城在瀋水(即渾河)之北,故稱瀋陽。”偽滿洲國改為奉天市, 1945年復為瀋陽市。1947年直隸行政院。1954年降為遼寧省轄市。名勝古蹟有清故宮,福陵(東陵)、昭陵(北陵)和實勝寺(黃寺)等。


在遼寧省中部。面積1.3萬平方千米(市轄區 1314 平方千米)。人口689.1萬(市轄區488.4萬)。轄和平、瀋河、大東、皇姑、鐵西、蘇家屯、東陵、新城子、於洪9區和遼中、康平、法庫3縣,代管新民市。市人民政府駐瀋河區。瀋陽一名源於元元貞二年(1296年)設定的瀋陽路。因地處瀋水(今渾河)之北,“水北為陽”,故名;一說以在渾河支流小瀋水之陽得名。《欽定盛京通志》山川載:小瀋水“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東關觀音閣東泉眼發源,一曰萬泉河,至騾子圈南入渾河。按《春秋·穀梁傳》:水北曰陽,故曰瀋陽。遼、金瀋州,元瀋陽路,明瀋陽中衛,並以此水得名”。西漢置候城縣(今市東南古城子),為遼東郡中部都尉治。東漢永初初徙高句驪縣自今新賓縣西南老城鎮至今市東上柏官屯古城,為玄菟郡治。東漢末廢候城縣。十六國北燕時地入高句驪國。遼置樂郊縣,即今市老城區,為瀋州治。元元貞二年(1296年)改瀋州為瀋陽路,廢樂郊縣。明洪武初廢瀋陽路;二十年(1387年,一說三十一年)置瀋陽中衛,屬遼東指揮使司。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由遼陽遷都瀋陽。天聰八年(1634年)升瀋陽為盛京。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後,以盛京為留都;十四年設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年)設承德縣,為奉天府治。1913年廢府為縣。1914年改名瀋陽縣,屬奉天省遼瀋道。1923年析瀋陽縣城區設奉天市。1929年改稱瀋陽市,屬遼寧省。1931年日本侵占時期稱奉天市。1945年抗戰勝利後,恢復瀋陽市名稱;同年10月成立瀋陽市民主聯合政府。1948年11月瀋陽全境解放,瀋陽縣併入市區,成立特別市人民政府。1949年為中央直轄市,屬東北行政區。1954年為遼寧省轄市(地級)。1956年復設瀋陽縣。1959年轄瀋陽、遼中、新民、台安、鐵嶺、法庫、康平、開原、昌圖、西豐等縣。1960年瀋陽縣撤銷併入。1964年其餘九縣劃出。1969年遼中、新民二縣劃入,1992年康平、法庫二縣劃入。1993年新民縣改市。地處遼河平原及遼東丘陵。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河流主要屬遼河、渾河兩大水系。屬中溫帶濕潤氣候。市郊農產以玉米、稻、大豆為主。礦產有煤、石油、天然氣、鐵等,還有石灰石、大理石、沙石等。是全國綜合性工業城市之一,以冶金、化工、機械製造等聞名。並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聯結關內與東北各地的咽喉。京哈、沈大、瀋吉、瀋撫等主要鐵路幹線交會於此,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省高速公路網已經初具規模。是東北地區民用航空樞紐。有東北大學、遼寧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瀋陽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多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有清入關前的皇宮(瀋陽故宮)、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福陵,又稱東陵)和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昭陵,又稱北陵);還有長安寺、慈恩寺、太清宮、遼代無垢淨光舍利塔等。建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九一八”事變殘歷碑、東北解放紀念碑。

瀋陽市字典分解

瀋陽市的解釋 遼寧省省會。在省境中東部,京哈、沈大、沈丹、瀋吉等鐵路交會境內。以在渾河支流瀋水之陽得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清代稱“盛京”、“奉天”。1934年設市。人口4

瀋陽的解釋 [Shenyang] 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66萬。中國主要鐵路樞紐之一,以機械工業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遼

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開市。菜市。市井(街,市場)。市曹。市儈(舊指買賣的中間人、唯利是圖的奸商;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 買:市義。市恩(買好,討好

不妨一看:沈心【歷史人物】

清浙江仁和人,初名廷機,字房仲,號松阜。沈元滄子。雍正諸生。工詩,嘗從查慎行游。精篆刻,善畫山水。有《孤石山房集》。

瀋陽市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