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大隧

大隧

春秋之要塞。在今河南信陽縣南豫、鄂界上。《左傳》:定公四年(前506),吳伐楚,楚司馬戌建議“還塞大隧、直轅、冥厄”。南北朝時為義陽三關之一的武陽關。一說為黃峴關


古關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陽市南豫、鄂界上,即南北朝時義陽三關中之武陽關(一說黃峴關)。《左傳》定公四年(前506年):吳伐楚,自淮涉漢,楚左司馬戌請“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即此。

大隧字典分解

大隧的解釋 (1).地道,隧道。《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2).古隘道名, 春秋 楚 要塞。在今 河南 信陽 南 豫 鄂 交界處,

大的解釋 大 d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

隧的解釋 隧 suì 道路,特指門內當中的路。 郊外的地方:“魯人三郊三隧”。 古同“燧”,邊塞設定的守望烽火的亭子。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鑿成的通路。亦稱“隧洞”。 鏇

順便了解:大黑山台【歷史地名】

明置,屬廣寧衛。即今遼寧黑山縣大虎山鎮。明《遼東志》卷3:鎮遠堡“大黑山台”。即此。

大隧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