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喀什鎮

歷史字典解釋

新疆 * 爾自治區洛浦縣南部。面積28.6平方千米。人口1.9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巴扎村,人口 3000。鎮以玉龍喀什河而得名,其名稱來歷含義有二說:一、《西域水道記》註:“玉龍喀什回語( * 爾語)玉隴,往取也,謂往取玉。”二、11世紀突厥語言學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其著作《突厥語大字典》釋文注云:玉龍喀什河,因出透明潔白的石頭,河流以此命名,故玉龍喀什意為“白玉”。另據當地民間傳說,玉龍喀什意為“明亮的堤岸”。在突厥語中,“喀什”一詞意為堤岸,因玉龍喀什河在和田城之東,太陽升起最先照亮其岸,故名。玉龍喀什鎮古代為于闐國六城之一。清光緒八年(1882年)玉龍喀什村隸屬和闐直隸州,光緒二十八年劃歸洛浦縣。1958年成立和平、紅星二公社。1959年和平、紅星、東羅、星四公社合併成立鐵流公社,1979年改稱玉龍喀什公社。1984年分設玉龍喀什鎮和布亞鄉。為全縣第二大鎮。產小米、棉花、油菜籽。蠶桑業歷史悠久,家家都能織地毯。有糧油加工、翻砂等廠。設有農貿市場。地區技工學校、自治區蠶桑研究所等駐此。315國道橫穿鎮境。

詞語分解

  • 玉龍的解釋 .龍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楊光欣 獲玉龍一枚,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喬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園即事》曲:“玉龍筆架,銅雀

歷史地名推薦:善道

春秋吳邑。在今江蘇盱眙縣東北。《左傳》:襄公五年 前,“孟獻子、孫文子會吳於善道”。《輿地紀勝》 卷盱眙軍: 善道 “ 《南兗州記》 曰:盱眙本春秋時善道”。 古邑名。春秋吳邑。在今江蘇省盱眙縣東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玉龍喀什鎮歷史

相關歷史

玉龍喀什鎮_玉龍喀什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