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水庫

歷史字典解釋

山東省五蓮縣北、濰河上游。1960年建成。有東、西兩庫,中有連通溝相接。控制流域面積656平方千米,庫容3.28億立方米。大壩長890米,高27.7米。建有小電站,裝機容量900千瓦。有效灌溉面積2萬公頃。以防洪、灌溉為主,兼具發電、養魚等功能。

詞語分解

  • 牆的解釋 牆 (墻) á 用磚石等砌成承架房頂或隔開內外的建築物:磚牆。土牆。院牆。城牆。牆垣。牆頭。牆頭草。銅牆鐵壁。 門屏:蕭牆(喻內部,如“禍起牆牆”)。 古代出殯時張於棺材周圍的幃帳。 筆畫數:; 部
  • 水庫的解釋 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十:“水庫者,水池也。曰庫者,固之其下,使無受渫也。冪之其上,使無受損也。” 趙樹理 《張來興》:

歷史地名推薦:祥順山

即今黑龍江省通河縣東北祥順鄉。民國熊知白 《東北縣治紀要》 黑龍江通河縣: “縣屬祥順山,距縣市七十五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牆水庫歷史

相關歷史

牆水庫_牆水庫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