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鎮

威遠鎮怎么寫好看

威遠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熙寧八年 (1075) 改威遠寨置,屬通遠軍。在今武山縣南。後廢。


(1)古鎮名。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置威遠寨,熙寧八年(1075年)升鎮,在今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後廢。(2)今鎮名。(1)在山西省右玉縣西部。面積259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堡,人口1860。明設威遠並築城,取“威名遠揚”之意,清初改今名。1949年屬右玉縣四區,1953年設威遠堡鄉,1958年改飛躍公社,1961年改威遠堡公社,1984年改鎮。2001年威坪堡鄉併入,改名威遠鎮。地處滄頭河上游土丘陵台地主產莜麥、山藥、豆子,盛產胡麻、遲熟西瓜。有建材、農機修配、機磚等廠。公路通平魯、右玉等地。古蹟有威遠古城遺址和漢墓群。(2)在貴州省順縣東部、青龍山北麓。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人口2500。清設威遠營。1932年置鎮,1936年廢。1961年建威遠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威遠、付家院、長坡三鄉合建威遠鎮。設農貿集市。產稻、烤菸、油菜籽。境內有鋁礦。惠狗公路經此。青龍山為名勝地。(3)在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中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人口約1.8萬。明稱勐臥,傣語勐為“地方”,臥為“鹽井”,意即“出產食鹽的地方”。元以後歷為威遠州、府、廳、縣治。1914年起為景谷縣治。1934年置鐘山鎮,後廢。1958年復置鐘山鎮。1965年改大街鎮。1984年改威遠鎮。地處鐘山壩子中部、威遠江兩岸。產稻、甘蔗、蔬菜、杧果等。有鹽礦、煤礦及製糖、膠合板、松香、煉油、農機修造、磚瓦、制茶、糧油加工、釀酒、杧果食品、印刷等廠。小普、景圈公路在此交會。城南大寨有官緬寺,城北杧果山有革命烈士紀念塔。(4)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中西部、沙塘川河畔。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人口1.8萬。古稱諾木斗,意為“森林地區”。宋為牧馬苑。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修築城,定名威遠堡,取“威鎮四方”之意。1931年為縣治。1932年設威遠鎮,1955年改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鎮。產春小麥、油菜籽、蠶豆、豌豆及蔬菜。有釀酒、建材、磚瓦、地毯加工等工業。寧互、互平公路經此。古蹟有建於明天啟年間的鐘鼓樓。該鎮每年舉辦的“二月二”傳統“花兒”擂台賽久負盛名。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春濟卡倫

一作春稽卡倫。清乾隆年間置,在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東春賈。乾隆 《西域圖志》 卷伊犁西路: 春濟 “在伊犁西南三百里。……山谷聯延,並設卡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威遠鎮歷史

相關歷史

威遠鎮_威遠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