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貴州省

貴州省

明永樂十一年 (1413) 分湖廣、四川、雲南三布政司地置貴州布政司,治所在貴州宣慰司 (今貴陽市)。轄境相當今貴州省大部分地區。清為貴州省。治貴陽府 (今貴陽市)。康熙四年 (1665) 將四川的烏撒府改為威寧府 (今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劃歸貴州。雍正六年 (1728) 又將遵義府劃歸貴州。十年 (1732) 荔波縣由廣西劃歸貴州。至此貴州省轄境大體與今相當。因貴州地古稱黔中,故簡稱“黔”。


簡稱黔或貴。在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部。面積17.6萬平方千米。人口3786.8萬。轄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4個地級市,畢節、銅仁2地區,黔東南、黔南黔西南3自治州及10個市轄區、9縣級市、56縣、11自治縣、2特區。省人民政府駐貴陽市。春秋末年為夜郎國地。秦時,今境東北部屬黔中郡,東南部屬象郡,中和西部為夜郎。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牂柯郡,治故且蘭(今福泉市)。東漢屬益州。三國時省境東部屬吳國荊州武陵郡,西部屬蜀國益州牂柯郡,邊緣地帶北部屬江陽郡,西北部屬朱提郡,西南部屬興古郡。西晉永嘉五年(311年)析牂柯郡地置夜郎郡和平夷郡,屬寧州。南朝梁大寶後諸郡悉為爨氏管地。隋開皇初置牂州,大業初改為牂柯郡,治牂柯縣。唐代在今省境東部、北部置播州、思州、夷州、費州、錦州等州,屬黔中道;在南部、西部地區置應州、莊州、牂州、琰州、蠻州、炬州、犍州等50餘個羈縻州,屬黔州都督府。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炬州於今貴陽,古讀鬼音如炬,或曰炬即鬼的美稱。宋代在省境北部置思州、播州、珍州和遵義軍,屬夔州路;西部和南部設清州、功州、蠻州等49羈縻州,屬黔州及羅殿、自杞等地方政權。乾德時改名貴州,貴為炬之復。開寶七年(974年)炬州普貴入朝,宋廷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等語,貴州由此得名。宣和元年(1119年)改炬州為貴州。元置思州、播州、順元等宣撫司,又置八番順元宣慰司,管轄西南南諸番安托司、府、州等,並屬湖廣行中書省;置普定、普安、烏撒三路,屬雲南行中書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貴州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貴州等處布政使司,貴州至此為省級行政建制,轄貴陽、安順、平越三軍民府,都勻、黎平、思南、思州、鎮遠、銅仁、石阡七府及貴州宣慰司;遵義軍民府屬四川。領貴陽、安順、都勻、鎮遠、思南、石阡、思州、銅仁、黎平、大定、興義、遵義十二府,平越直隸州,桃桃、普安、仁懷三直隸廳。清經康熙、雍正、嘉慶年間行政區域調整,形成現今管轄範圍。清代,全省置貴州糧儲道及貴東、貴西兩道。光緒年間,裁撤貴州糧儲道及貴西道。民國初裁貴東道。1913年置黔中、黔東、黔西三道。1914年改置黔中、鎮遠、黔西三道。1920—1923年先後廢道。1949年全省轄貴陽市和貴陽、遵義、銅仁、安順、畢節、鎮遠、獨山、興仁八專區及其屬縣。其後省內行政區劃多變。至2004年,行政區劃始成今狀。省境通稱貴州高原,屬中國地勢第二階梯東部邊緣的一部分。西部烏蒙山、北部大婁山、東北部武陵山、東南部九萬大山、中部苗嶺構成了貴州地形的基本骨架。全省山地占61.7%,丘陵地占30.8%,山間平壩占7.5%。石灰岩廣布,喀斯特地貌發育。主要河流有烏江、清水江、赤水河、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1月平均氣候2~8℃,7月平均氣溫17~28℃。年平均降水量 1000~1300毫米。產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烤菸、甘蔗、馬鈴薯、大豆。經濟作物有甜菜、花生、苧麻、茶葉等。礦產有煤、磷、汞、鋁土、金、銻、錳、重晶石、稀土、水晶、鐵、銅、鎂等。1949年前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僅十多家小型工廠,且多為紡織、縫紉、食品加工業。1950年後貴州工業迅速發展,貴陽鋼廠、貴陽發電廠、貴州水泥廠、礦山機器廠等一批大中型企業的建成,改變了貴州工業的落後面貌。隨著全國工業布局的調整,大批沿海廠礦內遷,促進了貴州工業的發展,今已形成以煤炭、電力、電子、冶金、化工、機械製造、醫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湘黔、渝黔、貴昆、南昆、內昆、渝懷、黔桂7條鐵路為省內交通幹線,貴新、貴黃、遵桐、貴畢、凱麻、凱玉、玉銅公路及210、326、320、321、324國道與20餘條省道通各縣、市、區(特區)。有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百餘所。遵義、鎮遠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有黃果樹瀑布、龍宮、織金洞、紅楓湖、��陽河、樟江、馬別河、赤水河等風景名勝區和梵淨山、茂蘭、普定穿洞、盤縣大洞、信地鼓樓、楊粲墓、奢香墓等。紀念地有遵義會議會址、息烽集中營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舊址等。

貴州省字典分解

貴州省的解釋 簡稱“貴”,別稱“黔”。在中國西南部。面積1761萬平方千米。人口3419萬(1995年)。少數民族占30%以上,人數較多的有苗、布依、侗等族。明代置貴州布政

貴州的解釋 [Guizhou] 中國西南部一省,簡稱黔。東臨湖南,南界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面積17萬平方公里,人口2856萬,省會貴陽。全省為高原,喀斯特地形廣布,烏

省國語字典 省 shěng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定,總管國家

不妨一看:貴築縣【歷史地名】

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廢貴州、貴前二衛改置,與新貴縣同為貴陽府治 (後省新貴入貴築)。治所即今貴州貴陽市。1913年移治息烽城,改名息烽縣。1930年復改貴陽縣為貴築縣,遷治花溪。1957年併入貴陽市。 (1)古縣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貴州、貴前二衛置,治今貴州省貴陽市,與新貴縣同為貴陽府治。三十四年廢新貴縣入貴築縣。1957年併入貴陽市。(2)舊縣名。(1)本舊貴陽府附郭首

貴州省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