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溫泉鎮

溫泉鎮

蒙古至元三年 (1266) 改溫泉縣置,屬孝義縣。即今山西交口縣東北四十六里溫泉鄉。元、明、清均有巡司戍守。

②即今山東威海市東南溫泉鎮。明屬文登縣,置巡司於此。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移巡司於威海 (今威海市)。


(1)在北京市海淀區西北部。面積32.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白家疃村,人口3280。因鎮內溫泉而得名。其轄域原分屬宛平縣、昌平縣,1949—1958年經數次調整,陸續劃歸海淀區。1961年成立溫泉公社,1984年設鄉,1997年撤鄉建鎮。京密引水渠沿溫泉路北側由西向東流經平原地區。是海淀區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之一。溫泉中心集鎮位於北部,規劃占地590公頃,是一個集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開發、旅遊療養為一體的綜合性經濟開發區。集鎮東側是北京百亭魚樂園。轄域內有中央檔案館、航空工業總公司621和304研究所、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白家疃地震基準台、北京市胸科醫院等單位。溫北路、溫泉路、黑龍潭路穿越鎮境,通多路公共汽車。有黑龍潭、怡賢親王祠、孫岳墓、曹雪芹舊居遺址、摩崖石刻、胄乃城遺址等名勝古蹟。堂子山(顯龍山)北溫泉明已著稱,20世紀20年代又曾在此建立“天然療養院”。(2)在江蘇省東海縣西北部,東北隅與山東省接壤。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人口5500。1976年從橫溝公社劃出六個大隊成立溫泉管理處,1980年改為溫泉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置鎮。產小麥、玉米、花生等。有地熱水、礦泉水及石英、花崗石、蛇紋石等。有磚瓦、鰻魚養殖、豆製品加工等廠。建有多處溫泉浴池、賓館、療養院。有公路通縣城。古蹟有東漢龍王廟和湯姑廟。(3)在安徽省岳西縣中部。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湯池畈,人口1380。鎮因駐地有溫泉得名。1949年設湯池鄉,1958年改為湯池公社,1984年復設湯池鄉。1992年東營、斯橋、湯池三鄉合併置溫泉鎮。地處大別山南麓丘陵和山間盆地地帶。產稻、玉米、甘薯、小麥、油菜籽、茶葉、蠶繭、茯苓等。有花崗石板材、木材加工、制茶等廠。105國道經此。境內有溫泉度假村。鎮西資福村塘坳有王步文烈士故居。(4)在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西北部。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紅橋街,鎮區人口2410。以村旁崇仁河上建有紅旗大橋而得名。鎮以境內溫泉得名。1950年屬溫泉、流坊等鄉,1958年合併設溫泉公社。1984年改置鄉,2001年與紅橋鎮合併改設溫泉鎮。地處丘陵地帶。盛產油茶。西北部青蓮山下有溫泉療養院。為臨川區主要工業區,有化肥、磷肥、水泥、農藥、水電器材、罐頭食品等廠。向樂鐵路經此。有公路東南接臨八公路。古蹟有西周文化遺址和唐宋白滸窯遺址。(5)在江西省星子縣中部、鄱陽湖西岸。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陳家嘴,人口2210。以境內溫泉得名。1950年屬溫泉、錢湖、歸宗等鄉。1958年設溫泉公社,1984年改鄉,1999年置鎮。2001年隘口鎮併入。產稻。有農機、石英、纖維、瓷土、磨石等廠。江西省廬山溫泉工人療養院設此。105國道和九隘、歸蛟等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虎爪崖、陶淵明醉石及磨盤嶺周代文化遺址等。(6)在江西省銅鼓縣中部。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1.9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人口1100。因地熱水貯量豐富而得名。1949年設定江區,1958年設紅旗公社,1983年改名溫泉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改設鎮。為縣糧食重點產區,並產茶葉、油茶。有建材、罐頭、竹串席、制茶、磚瓦等廠。銅幽公路經此。溫泉水溫達73℃,含硫、鈉、鈣、鉀、鎂等元素,建有溫泉浴室。古蹟有西周文化遺址。(7)在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南部。面積72.8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人口9120。金代名溫水鎮,元代名溫泉鎮,明、清兩代沿之。清末鎮廢,名溫泉湯。村北河床中有溫泉,鎮及主村皆以此得名。1950年分屬文登市十三區、十四區,設雙寺夼、溫泉、張家山、虎山、柳林、七夼、打鐵七鄉。1956年七鄉合併為溫泉、冶口、亭子三鄉,屬文登縣草廟子區。1958年三鄉合併,成立溫泉公社,同年劃歸威海市。1984年置鎮。五渚河流經,其上游有冶口水庫,中游是崮山水庫庫區。五渚河中有溫泉,地熱資源豐富。主產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並產柞蠶。有通用機械、乳製品、繅絲、塑膠等廠。石煙公路和青威高速公路經此。(8)在山東省即墨市東部,東臨黃海北灣。面積97.7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東溫泉,人口2000。明成化時,上夼孫氏一支遷四舍山北麓立村。此地多溫泉,蒸騰如湯,故名湯上。抗日戰爭時期易名為溫泉,為與西溫泉區別,又改稱東溫泉。1946年屬即東縣八區(湯泉區),1952年建溫泉鄉,1956年屬店集區。1958年建皋虞公社和荊山公社,1961年荊山公社併入皋虞公社,1984年建溫泉鎮。產小麥、玉米、甘薯、大豆、穀子、高粱、花生等。有衡器、橡膠製品、針織等廠和建築工程公司。萊青、王上公路經此。有溫泉療養區。古蹟有東皋虞村西漢皋虞縣城故址、西皋虞村漢王吉墓群。(9)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村,人口2250。因有溫泉得名。1957年置溫泉鄉,1962年改公社,1975年稱溫泉鎮公社,1983年改溫泉鎮鄉,1989年置溫泉鎮。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甘薯等。有硫酸銅、汝瓷、節能燈具等廠。公路北接洛界公路。(10)在河南省溫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8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人口2.5萬。戰國趙孝成王封李同父於此,得名李城。隋大業十三年(617年)為溫縣治。唐武德四年(621年)為李城縣治,後復為溫縣治。1956年建城關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鎮,1986年改今名。因古有溫泉得名。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有電器、五金、工具機、澱粉、塗料、水泥預製等廠。溫濟鐵路起點,新孟、溫沁公路在此相交。古蹟有梁所遺址。(11)在湖北省英山縣西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62平方千米。人口9.6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南宋淳廞年間立鷹山寨。鹹淳三年(1267年)為英山縣治。1947年前稱為縣城。1947—1949年名雞鳴鎮。1949年改名為城關鎮,1958年設城關公社,1960年復為城關鎮。因鎮周多溫泉,1987年更名為溫泉鎮。2001年彭家畈鄉、百丈河鄉和方家嘴鄉的花園村併入。地處雞鳴尖山下,東河、西河在境內交匯,注入白蓮河水庫。主產稻、小麥、蔬菜,盛產茶葉、蠶繭、食用菌。工業有機械、汽車配件、五金工具、鑄造、建材、輕紡等。318國道和英浠、長蘄公路經此。建有溫泉游泳館、畢昇紀念館。(12)在廣東省從化市中部。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4320。鎮人民政府駐溫泉村,人口2440。古稱清龍頭,因當地古時稱地下水流為龍,故名。1934年開發,發現地下熱水泉眼處書刻“溫泉”二字(今無),自此得名。1949年設溫泉鄉,1959年建溫泉公社,1983年改為區,1986年改溫泉鎮。轄溫泉、天湖二村和風景遊覽區。地處丘陵性河谷中,鎮內除一條沿河街道外,其餘為旅遊、休養場所。特產蜂蜜、荔枝幹和木雕工藝品。105國道經此。(1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中部、縣城周圍。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6.3萬。鎮人民政府駐繞城中路。以境內著名陸川溫泉得名。1951年為陸川縣一區,1958年設城廂公社,1962年改區,1966年復公社,1982年改溫泉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置鎮。產稻、黃紅麻、淮山藥、菸葉、柑橙、荔枝、龍眼等。有塑膠、玻璃、鐵鍋、小五金、陶瓷等廠。鎮區依附陸城鎮,農貿集市在陸城鎮。有公路接玉湛公路。境內陸川溫泉著名,並有溫泉療養院及革命烈士紀念碑。(14)在重慶市開縣東北部。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5.4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人口1.2萬。北宋時因有溫泉名溫湯鎮。明代名溫湯井。1932年名溫湯鎮,1940年更名溫泉鎮。1992年樂園鄉、大堰鄉併入溫泉鎮。產稻、玉米、薯類及茶葉、油桐、白肋煙。為農副產品集散地。有採煤、造紙、塑膠、工藝等廠。工藝廠研製的“一次成型碎料空心紙”,獲國家發明獎和專利。有渝巫、萬城公路經此。附近多溶洞,尤以仙女洞著名。(15)在貴州省綏陽縣東北部。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清家村,人口3120。以村北溫泉得名。民國初設溫泉鄉。1959年屬募陽公社。1961年建溫泉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合併溫泉、公坪、茅家鋪、募陽、洪駱五鄉建鎮。產油菜籽、油桐、生漆等。遵尖公路經此。名勝有溫泉、雙河溶洞。(16)在貴州省息烽縣東北部、梅子嶺北部山塢。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石頭田,人口 2100。因境內有溫泉,故名。1949年為息烽三區,1961年改黑神廟區。1984年置小壩鄉。1992年合併溫泉、安江二鄉而設鎮。產烤菸。有磷礦及其開採業。養溫公路經此。息烽溫泉是貴州著名療養勝地。(17)在雲南省安寧市北部、螳螂川畔。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泉,人口3850。因“天下第一湯”碧玉泉得名。1949年前為麟泉鄉。1950年為溫泉鄉,1958年置鎮,1984年為區,1989年復置鎮。產稻、玉米、小麥等。森林資源豐富。有公路接昆畹公路。名勝有安寧溫泉風景區,有“天下第一湯”、曹溪寺、珍珠泉、三潞聖水等景點。建有賓館、療養院。(18)在陝西省勉縣東南部。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9萬。鎮人民政府駐岳家營,人口560。以境內有溫泉得名。1965年設溫泉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與天堰鄉合併設溫泉鎮。產稻、玉米、小麥。有公路通縣城。

溫泉鎮字典分解

溫泉的解釋 [thermal spring;hot spring] 流出的水溫高於泉水所在當地平均氣溫的泉水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也學習下:溫水鎮【歷史地名】

金置,屬文登縣。即今山東威海市東南溫泉鎮。 (1)在山東省平邑縣中北部。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水,人口1.6萬。明初建村,因村西有溫泉東流故名。1945年北部村莊屬蒙山縣,南部村莊屬費縣。1946年費縣改稱平邑縣。1952年撤銷蒙山縣,分屬平邑縣三、八、十、十一區。1958年撤區,大部分村莊屬銅石鄉;同年冬,分屬火箭、元帥、光明公社。1959年分屬銅石、柏林、東陽公社。1

溫泉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