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

大佛寺怎么寫好看

大佛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大慧寺。在今北京市西直門公村。

②又名定明院、南禪寺。唐建,在今四川潼南縣西五里定明山大佛岩。《輿地紀勝》卷155遂寧府:定明院“在青石縣三里。唐鹹通中建。前依岩石,大像高八十尺。下臨江流。僧德修為閣五層以覆之”。按:青石縣為遂寧縣之誤。依山所鑿大佛坐像一尊,高27米。寺石壁有宋、元、明歷代名人題記、詩刻。與樂山大佛、榮縣大佛譽為川省三大佛,稱潼南大佛。

③即凌雲寺。在今四川樂山市東二里凌雲山上。《明史·明玉珍傳》:元末,完者都以明玉珍據重慶,“謀復重慶,屯嘉定之大佛寺,玉珍遣萬勝御之”。即此。

④在今四川犍為縣東南。唐建。元末,明玉珍據重慶,元兵屯大佛寺,為明玉珍所攻破。即此。

⑤在今陝西彬縣西二十里。唐建。名應福寺,北宋熙寧元年(1068)改名慶壽寺。 《清一統志·邠州》:慶壽寺“在州西二十里。唐建。有佛像坐石岩下,高十餘丈。俗名大佛寺”。大佛寺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⑥舊名迦葉如來寺。又名宏仁寺。俗稱臥佛寺。在今掖市城內。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明、清屢有修繕。現存大佛殿為清乾隆年間重建。樓兩層,重檐歇山頂,面闊九間,進深七間。正中塑釋迦牟尼涅槃像。大佛身長34.5米,木胎泥塑,金裝彩繪。像前兩側塑優婆夷、優婆塞。南北兩側塑十八羅漢。樓壁繪西方極樂世界。是甘肅省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築遺存。


(1)在浙江省新昌縣西南南明山。原名寶相寺。大殿依山崖建造,正面外觀5層,內有依崖雕成的彌勒佛一尊。石佛南朝齊永明四年(486年)開雕,梁天監十五年(516年)完成。主持者歷護、淑、祐三僧,世稱三生石佛。佛作全跏趺坐式,高13.32米,兩手心向上交疊於胸前。原為立像,後人用條石磚塊砌成雙膝,改作現狀。寺附近有佛教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圓寂處、千佛岩石窟等古蹟和狻猊石、隱鶴洞、濯纓石、鋸開岩、石棋坪等風景點。(2)在陝西省彬縣城西10千米。原名應福寺,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改名慶壽寺,俗稱大佛寺。依山鑿窟造像。除有唐貞觀二年(628年)的大佛窟造像題記外,其他許多造像,應是北朝時期的作品。大佛窟平面呈半圓形,直徑約21米,高30餘米,倚岩雕趺坐釋迦牟尼大佛一尊,兩側侍立二菩薩。大佛高24米餘,面相豐腴,雍容肅穆,造型雄偉勻稱,雕飾端嚴富麗。菩薩各高15.6米。佛、菩薩背光雕出坐佛7尊、飛天19個。窟前有樓3層,高50餘米。自佛窟西側狹窄的石級而上,進入俗稱羅漢洞的窟群,共有面北排列的4個小石窟,窟內除造像外,壁面有浮雕經變故事多幅及唐宋以來的遊人題刻。向東為千佛洞,共3窟,窟內除造像外,並雕有300多幅人物畫像。為陝西省最大、最完整的石窟寺。大佛寺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在甘肅省張掖市內西南隅。原名迦葉如來寺,又名宏仁寺,舊名臥佛寺。因寺有大佛俗稱大佛寺。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現存主體建築大佛殿,平面呈長方形,兩層重檐歇山頂,高20米,面闊9間49米,進深7間25米,面積1370平方米。四周木構廊廡。正壁佛壇上塑釋迦牟尼涅槃像,泥塑中空,金妝彩繪。身長35米,肩寬7.5米,姿態恬靜安詳,線條柔和豐滿,比例勻稱適度,是現存國內最大的泥塑臥佛。身後塑十大弟子,優婆夷、優婆塞塑像分立大佛頭前和腳前。南北兩側塑十八羅漢。四壁和二層板壁上繪壁畫,共逾530平方米。除金剛外,多為佛教題材、天女、西遊記故事等。門上正中懸“無上正覺”木匾,指佛覺行已達最高境界。是甘肅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築遺存。殿後有藏經閣,保存明正統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頒賜給大佛寺的佛經,計3584卷,是省內最完整的一部。近年在藏經閣夾牆發現500多年前的佛經 6000 多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在今四川省犍為縣東南。唐建。元末明玉珍遣兵攻嘉定,破元軍所據大佛寺,即此。(5)即“隆興寺”。

彬縣大佛寺造像

詞語分解

  • 寺的字典解釋 寺 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刵 )。 * 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

歷史地名推薦:藍關

在今廣東龍川縣東南,距五華縣西北岐嶺不遠。唐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詩: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指此。清嘉慶 《龍川縣誌》 載: “通衢界龍川、長樂之間,潮、嘉晉省之要道,有與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佛寺歷史

相關歷史

大佛寺_大佛寺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