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

陝西省怎么寫好看

陝西省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蒙古中統三年 (1262) 置陝西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陝西行省或陝西省。治所京兆府 (今陝西西安市)。轄境相當今陝西、四川二省全境、肅東南部和寧夏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分為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和四川等處行中書省。陝西等處行中書省仍簡稱陝西行省或陝西省,治所在安西路 (後改奉元路,今西安市)。轄境相當今陝西全境、甘肅東南部和寧夏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明洪武九年 (1376) 改置陝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習慣稱陝西省。分左、右二使,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西安市)。轄境相當今陝西、寧夏、甘肅三省及青海湟水流域。清康熙二年 (1663) 改陝西右布政使司為鞏昌布政使司,移治鞏昌府 (今甘肅隴西縣)。六年 (1667) 改陝西左布政使司為西安布政使司,尋改為陝西布政使司,仍稱陝西省。治所仍在西安府,轄境相當今陝西全境。1912年設定陝西省,省會在西安城 (今西安市)。


簡稱陝或秦。在中國中部、黃河中游西岸。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人口 3643.5 萬。轄西安、銅川、寶雞鹹陽、渭南、延安、漢中、安康、商洛、榆林等10地級市及24市轄區、3縣級市、80縣。省人民政府駐西安市。周人自(今旬邑縣)遷居岐山後,國勢漸盛,文王滅崇,遷都於豐(今西安市長安區灃河西岸馬王鎮一帶);武王建新都鎬(今西安市長安區灃河東斗門鎮至普渡村一帶)。周成王時將王畿千里之地以陝陌(今河南陝縣西南)為界分為東西二部,陝陌以東歸周公治理,以西歸召公治理,後人因稱陝陌以東地區為陝東,以西地區為陝西。春秋戰國關中為秦國地,秦德公元年(前677年),都雍城(今鳳翔縣城南),秦獻公二年(前383年)東遷櫟陽(今臨潼區櫟陽鎮東北),秦公十二年(前350年)遷都鹹陽。秦統一後,屬內史上郡漢中郡,部分屬北地郡西漢都長安(今西安市區西北),於關中置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稱“三輔”;陝北設有上西河郡,陝南設漢中郡。東漢,三輔屬司隸部,上郡、西河郡屬并州,漢中郡屬益州。三國時,陝西中部屬雍州,陝南東部屬魏荊州,陝南西部屬益州。魏末置梁州,轄有陝西西南部。西晉時,陝西中部屬雍州,東南部屬司州,陝南西南部屬梁州,南部屬荊州,十六國時,前趙前秦、後秦均都長安,夏國都統萬城(今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子)。南北朝時,西魏北周均都長安。隋都大興城(今西安市區),大業時置京兆、馮翊、扶風、上洛、上郡、延安、朔方雕陰、鹽川、西城、漢川、順政、河池等13郡。唐都長安(今西安市區),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後,陝西中部屬京畿道,北部屬關內道,西南部屬山南西道,東南部屬山南東道。乾元二年(759年)置陝節度使,上元元年(760年)改為陝西節度使,僅陝、虢、華三州之地,大致今河南陝縣以西、陝西華縣以東一帶地區,範圍較小。陝西為政區名始此。北宋初置陝西路,秦嶺以北地屬之。熙寧五年(1072年)分為永興軍、秦鳳二路,元豐元年(1078年)仍並為陝西路,八年又分為永興軍、秦鳳二路。習慣上仍合稱為陝西二路。陝西中、北部屬永興軍路,西部屬秦鳳路;南部屬京西南路,西南部屬利州路。金設京兆府路,陝西中部、東南部屬之;延路,陝北屬之;鳳翔路,陝西西部屬之,和慶路(約今甘肅慶陽地區)、臨洮路(約今甘肅蘭州市、臨夏州、定西地區)合稱陝西五路,但京兆府東界由陝州改以潼關為界。陝南安康、漢中東部屬南宋利州東路,漢中西北屬南宋利州西路。元設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治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轄有今陝西全省及甘肅、寧夏東南部和內蒙古部分地區。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陝西、甘肅兩行省置陝西行省,治西安府(治今西安市)。九年改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至明末領西安、鳳翔、漢中、延安、慶陽、平涼、鞏昌、臨洮八府,興安直隸州,轄有今陝西全省、寧夏全區及甘肅省河以南和青海省黃河以南部分地區。清康熙二年(1663年)分為左右二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治鞏昌府(今甘肅隴西),分治甘肅;左布政使司仍治西安府,轄陝西。六年改左布政使司為西安布政使司,八年改為陝西布政使司,至清末,領西安、鳳翔、同州、漢中、興安、延安、榆林七府,乾、鄜、、商、綏德五直隸州,轄境相當今陝西全省。1912年後仍為陝西省。1913年置陝中、陝東、陝南、陝西、陝北五道。1914年2月裁陝東、陝西二道,同年6月改置關中、漢中、榆林三道。1928年廢道直屬省。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達陝北;同年11月於瓦窯堡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設陝甘、陝北二省和關中、神府二特區,1936年將陝甘省改為陝甘寧省。西安事變後,1937年在延安合併成立陝甘寧邊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脫離國民政府,1949年5月遷駐西安。1950年1月1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日在西安設立西北軍政委員會,同時撤銷陝甘寧邊區,陝西省、西安市同屬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3月27日兩鄖專區及所屬六縣劃歸湖北省後成今域。全省轄榆林、綏德、延安、鹹陽、寶雞、渭南、商雒、安康八專區和陝南行。1952年西北軍政委員會改名西北行政委員會。1953年3月西安市改由中央政府直轄。1954年6月撤銷西北行政委員會,陝西省改由中央政府直轄。西安市改由省轄。其後省內行政區劃多變。至2004年,行政區劃始成今狀。陝西是以黃土高原和山地為主的內陸省。南北狹長,全省分為三部:北部為陝北高原,南部為秦巴山地,中部為關中平原。秦嶺山地是中國東部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本省河流大體依秦嶺為界,秦嶺以北除西北部內流水系外均屬黃河水系,包括渭河延河、清澗河、無定河、窟野河等;秦嶺以南除洛河屬黃河水系外均屬長江水系,包括漢水、嘉陵江等。河流含沙量較高,尤以黃土高原區為甚,水土流失嚴重。山區水力資源豐富,全省水力發電蘊藏量 1400 多萬千瓦。全省氣候覆雜,分屬三個溫度帶:陝南北 * 帶,秦嶺、關中平原和陝北南部為南溫帶,陝北北部為中溫帶。全省年平均氣溫9陝西省16℃,1月平均氣溫 -11陝西省3.5℃,7月平均氣溫21陝西省28℃。年平均降水量400陝西省1000 毫米。全省植被類型區系組成複雜,陝南山地垂直分異明顯,種屬和類型尤為豐富,素有“秦地無閒草”之美譽。現有野生植物 3300 多種,分屬 1000 多屬、190多科。秦嶺是中國大陸動物界的重要分界線,南北分屬東洋界和古北界,動物種類繁多,達747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國家保護動物共30種。已建立太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和朱䴉等自然保護點共 2100 余平方千米。礦產資源豐富,陝北、關中以煤、石油、石灰石等為主;秦嶺山地以金屬礦為主,有鉬、汞、石棉、重晶石等礦。煤炭資源已探明的儲量近 1000 億噸,居全國第三,以神府煤田最著名。關中平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主要農業區,相傳后稷教民稼穡,就在今楊陵區境。現以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旱作為主,主要農產有小麥、玉米、棉花、油料、豆類等。畜牧業較發達,以秦川牛、關中驢、奶山羊著名。山區產木材、油桐、生漆、藥材及野生動物。現代工業發展較遲,至1949年只有幾十家小工廠和一些手工業工場。建國後,工業發展迅速,現已建成以西安工業基地為中心,以機械工業為主的煤炭、紡織、電力、電子、建材、冶金、石油、化學、食品、森工、皮革、輕化工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交通運輸網已初具規模,有隴海、寶成、陽安、襄渝、西、鹹銅、寶中、西延等鐵路,有西寶、西潼、西銅等高速公路和西蘭、西包、蘭宜、寶平等國道公路聯繫相鄰各省、自治區;民航以西安為中心,通往國內各大城市。陝西教育、科技、文化、生事業較發達。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高等學校,以及眾多科研機構。西安、延安、韓城、榆林、鹹陽、漢中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既有華山、驪山、半坡遺址阿房宮、秦始皇陵、茂陵、昭陵、乾陵等名勝,又有革命聖地延安等紀念地。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為世界文化遺產。

詞語分解

  • 陝西省的解釋 簡稱“陝”,別稱“秦”。在中國西北部、黃河中游。面積萬平方千米。人口萬年。明置陝西布政使司省級,清為陝西省。省會西安。地形自北向南為黃土高原、渭河平原和秦嶺、大巴山地。重要河流有渭河、漢江。秦嶺以
  • 陝西的解釋 中國西北部的省,簡稱陝或秦。面積萬平方公里,人口,萬,省會西安。北部為黃土高原,中部為關中平原,南部為秦嶺、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鉬、汞、石棉儲量豐富,工業以輕工、紡織為主,是西北地區工業發達的省
  • 省的字典解釋 省 ě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定,總管國家政務,歷代有所沿革,唐初設“中書、尚書、門下”三

歷史地名推薦:王瑤堡

清康熙四十二年置,屬荔浦縣。在今廣西荔浦縣西北。後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陝西省歷史

相關歷史

陝西省_陝西省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