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石刻

草庵石刻怎么寫好看

草庵石刻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福建晉江市南羅山鄉蘇內村北。草庵依崖而築,為草構,元代時改為石築仿木建築結構。庵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庵內崖壁上圓拱形佛龕,內雕摩尼光佛一軀,像高1.5米,寬0.8米。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紋樣,世稱 “摩尼光佛”,為我國僅存的完整摩尼教遺址。

詞語分解

  • 草庵的解釋 亦作“ 草菴 ”。 .草房,草舍。《宋書·沉慶之傳》:“營內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輒以池水灌滅,諸軍多出弓弩夾射之, 蠻 敗走。”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梁 世被繫劾者,子孫弟姪,皆詣闕三
  • 石刻的解釋 ∶刻著文字、圖畫的碑碣等石製品或石壁 ∶石碑或其石製品上面刻的文字、圖畫詳細解釋.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畫的拓本。《史記·秦始皇本紀》:“作 琅邪臺 ,立石刻,頌 秦 德,明得意

歷史地名推薦:黃父

一名黑壤。春秋晉地,即今山西翼城縣東北六十五里烏嶺,接沁水縣界。《左傳》: 文公十七年前,“晉侯蒐於黃父”。即此。 古邑名。又稱黑壤。在今山西省沁水縣西北。春秋時屬晉。《左傳》宣公七年前年:“晉人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草庵石刻歷史

相關歷史

草庵石刻_草庵石刻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