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濮陽縣

濮陽縣

①秦置,為東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十六里故縣村。《水經·瓠子河注》: “濮水徑其南,故曰濮陽也。” 西晉為濮陽國治。北魏屬濮陽郡。隋屬東郡。唐屬濮州。五代晉天福四年 (939) 徙治德勝城 (今濮陽縣東南五里),屬澶州。北宋熙寧十年 (1077) 移治今濮陽縣,後為開德府治。金為澶州治,皇統四年 (1144) 為開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 省入開州。

南朝宋僑置,屬陽平郡。治所在今江蘇銅山縣西北五十里。北魏屬南陽平郡。北周廢。

③1914年改開縣置,屬河北大名道。治所在今河南濮陽縣。1927年直屬河北省。1949年改屬平原省。1952年劃歸河南省。1983年撤消濮陽縣,設立濮陽市 (今市)。1987年復置濮陽縣 (今濮陽縣)。


在河南省東北部、黃河西北岸,東南與山東省接壤。屬濮陽市。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109萬。轄8鎮、15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本帝丘,前629年衛遷都於此,戰國時名濮陽,仍為衛都。因在濮水之北得名。《水經注·瓠子河》:“濮水徑其南,故曰濮陽也。”濮陽以在濮水之陽得名。秦置濮陽縣(治今河南濮陽縣西南兗縣村),屬東郡。兩漢為東郡治。西晉置濮陽國,治濮陽縣。西晉末改濮陽郡,後廢。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澶淵縣,屬濮州。唐武德初避高祖李淵諱,改澶淵縣為澶水縣,屬澶州。五代晉澶州自頓丘移治德勝南城(今河南濮陽縣城南),並移濮陽縣入州治。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移治德勝北城(今河南濮陽縣城)。崇寧四年(1105年)改澶州為北輔;五年升為開德府,縣為府治。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為開州,治濮陽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濮陽縣入開州。1913年降開州為開縣,屬大名道。1914年改開縣為濮陽縣。1949年為平原省濮陽專署駐地,1952年為河南省濮陽專署駐地。1954年屬安陽專區,1958年屬新鄉專區,1961年復屬安陽專區,1969年屬安陽地區。1983年撤銷濮陽縣,設立濮陽市(地級)。1984年原濮陽縣改為濮陽市郊區,1987年撤銷郊區恢復濮陽縣。地處黃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黃河流經東南部邊緣,金堤河流經北部。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有小麥、玉米、花生、稻、棉花等。礦產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有紡織機械、發電、釀酒、五金等。106國道縱貫西北部,新范公路橫穿北部。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迴鑾碑、戚城遺址、程莊遺址、中心閣、瑕丘和孫王莊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舊址等。

濮陽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也學習下:濮家店【歷史地名】

在今安徽蕪湖市東十里,青弋江北岸。相傳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時,山東曲阜以冶鐵煉鋼為業的濮家南遷至此,在此設冶開店,故名。濮家世代繼承家業,到明代中期發展成為蕪湖煉鋼業首戶,在城區濮家院擁有規模最大的濮家鋼坊。

濮陽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