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 (跡) 山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四川南部縣東北四十里碑院鎮北。《輿地紀勝》 卷185閬州: 禹跡山 “在南部東南三十餘里”。《明一統志》 卷68保寧府: 禹跡山 “舊傳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為巨佛像,層樓覆之。泉出其趾”。寺名大佛寺,明嘉靖重建。摩岩石刻立大佛一尊,高17.5米,為唐代造像。與樂山 “坐佛”,大足 “臥佛” 齊名,稱為南部大佛。

詞語分解

  • 禹跡的解釋 見“ 禹跡 ”。亦作“ 禹跡 ”。.相傳 夏禹 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後因稱 中國 的疆城為 禹 跡。語出《書·立政》:“其克詰爾戎兵,以陟 禹 之跡。” 孔 傳:“以升 禹 治水之舊跡。”《左傳·襄公

歷史地名推薦:隆仁

集鎮名。在西藏自治區改則縣南部。改則縣和改則鎮人民政府駐地。人口。隆仁,系用漢字譯寫的藏語地名,意為“長泉”。曾譯魯瑪仁波。隆仁的名稱之源系魯隆瑪仁波的略寫。畜牧業有氂牛、藏系綿羊、山羊等。有公路經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禹跡 (跡) 山歷史

相關歷史

禹跡 (跡) 山_禹跡 (跡) 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