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烏思藏十三萬戶

烏思藏十三萬戶

元代在西藏地方的建置。世祖中統元年(1260)封吐蕃薩迦高僧八思巴為國師,後升號帝師,命掌全國佛教事務;至元元年(1264)置總制院即釋教總制院,後改稱宣政院,以專司吐蕃軍民事務,定院使秩從一品,命帝師領院事。宣政院在西藏置烏思(前藏)、藏(後藏)、納里速古魯孫(阿里三圍)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宣慰使秩從二品,宣政院派員入蕃,清查烏思藏戶籍,又命帝師薦舉一人為本欽(長官),封為“烏思藏三路軍民萬戶”,以佐其事。依據此次清查,分封烏思藏各地僧俗領袖為萬戶長,秩正三品,佩虎符,定額為十三,故稱烏思藏十三萬戶。烏思地區(前藏)封萬戶六個:(1)止貢(即迷兒軍、必里公、必里工瓦、止等,治所在墨竹工卡縣直孔);(2)帕主(即伯木古魯、帕木竹、帕木主巴、帕等,治所在乃東縣澤當東北);(3)嘉瑪(即加麻瓦、嘉哇、嘉等,治所在墨竹工卡縣嘉瑪赤康);(4)雅桑(即牙里不藏思八、雅桑巴、雅等,治所在乃東縣雅桑);(5)蔡巴(即搽里八、蔡等,治所在拉薩市東郊茶公堂);(6)恰域(即札由瓦、恰拉主、恰等,治所在隆子縣東南加玉),共萬戶六。藏地區(後藏)封萬戶六個:(1)拉堆洛(即洛,治所在定日縣謝噶爾);(2)拉堆絳(即絳,治所在昂仁縣);(3)曲彌(即出密、曲等,治所在日喀則市曲彌);(4)夏魯(即沙魯、夏等,治所在日喀則市夏魯);(5)絳卓(即襄卓、襄等,治所在南木林縣);(6)古爾摩(即古爾,治所在定結縣古爾莫)共萬戶六。烏思、藏之間封萬戶一:羊卓(即俺不羅、俺卜羅等,治所在羊卓雍湖以西浪卡子縣)。合計十三萬戶。由於各萬戶之間時有戰爭,彼此消長,而定額限定十三,故在史籍文獻中隨時間推移,其萬戶名稱不盡一致,故除此以外尚見有其他萬戶名稱者,如:唐波且(即湯卜赤八、湯波且巴、湯等,治所在窮結縣)、達壠(即思答籠剌、達壠巴、達等,治所在拉薩市)、拉(即俄里,治所在薩迦)、拉主(一說即達壠)、羅達洛、甲域主巴(一說即恰域)、嗸籠答剌(一說即絳卓)、瓊扎貝爾,等等。元末帕主萬戶兼併鄰部,至正十四年(1354)攻占烏思藏大部,受順帝封為大司徒,取代薩迦實權。明初仍依元制分封烏思藏萬戶亦額定十三,但已名存實廢。元代烏思藏十三萬戶所轄之地,約當今沿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之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所轄各縣。

多學一學:烏訥恩素珠克圖盟【歷史地名】

清代蒙古諸盟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率眾由伏爾加河返回伊犁內附,稱為舊土爾扈特部。分東、南、西、北烏訥恩素珠克圖四路, 即四盟。東路,在庫爾喀喇烏蘇城西南,編左右兩旗為盟,隸庫爾喀喇烏蘇大臣管轄;南路,在喀喇沙爾城(即焉耆)北,編四旗為一盟,隸喀喇沙爾大臣管轄;西路,在伊犁城東,編一旗為一盟;北路,在塔爾巴哈台城東和布克賽爾遊牧,編三旗為一盟,隸塔爾巴哈台大臣

烏思藏十三萬戶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