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四望山

四望山

①在今河北贊皇縣西南。《方輿紀要》卷14贊皇縣:四望山“在縣西北二十里,山高聳,登臨可以望遠,因名”。

②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北舊定淮門外。《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鳳凰二年(273),殺司市中郎將陳聲,“投其身於四望山之下”。《晉書·溫嶠傳》:東晉蘇峻據石頭,嶠“於四望磯築壘以逼賊”。即此。《寰宇記》卷90昇州上元縣:四望山“其山迥回可望四方, 以為名”。

③在今安徽霍山縣南六十里。《方輿紀要》卷26霍山縣:四望山“高千八丈。登其頂,宜於遠眺”。

④在今江西都昌縣南鄱陽湖中。《清一統志·南康府》 “三山”條:“又四都山,在縣東南九十里湖中。四望空闊。舊有巡寨。”

⑤在今江西會昌縣南。《方輿紀要》卷88贛州府會昌縣:四望山在“縣南一百三十里,清秀如畫。東通福建武平縣界,南抵廣東程鄉縣界,相近為雁門峽”。

⑥在今江西武寧縣西。《清一統志·南昌府一》:四望山“在武寧縣西五百步”。同治《南昌府志》卷2武寧縣:四望山“其巔周望,四面山水、市井、煙火歷歷指數間,為一邑憑眺勝地。有亭曰四望亭,宋韓琦李綱兩次修建”。

⑦在今湖北南漳縣南三十里。《資治通鑑》:唐建中二年(781),“梁崇義發兵攻江陵,至四望,大敗而歸”。即此。《清一統志·襄陽府一》:四望山“一名大府山。登其巔,可東望襄陽,西望房縣,南望荊門,北望谷城,故名”。

⑧在今湖北隨州市東。《清一統志·德安府》:四望山“在隨州東。山最高,四望皆見”。

⑨即今湖南祁東縣西北,與東安、邵陽交界處之四明山。《輿地紀勝》卷56永州:四望山“最高頂上望,往往見衡、邵、永、道四郡”,故名。《方輿紀要》卷81祁陽縣:四望山“元成宗時,盜詹一仔嘯聚四望山,久不能平,尋為劉國傑所破。即此”。

⑩在今四川樂山市東南四十里五通橋鎮附近。《方輿紀要》卷72犍為縣:四望山“在縣東北百里。山高聳,可以四望”。

(11)亦名四望狹。在今青海樂都縣西三十里大峽口。《漢書·趙充國傳》:西漢神爵年間,西擊羌,“遣騎候四望狹中,亡虜。夜引兵上至落都,召諸校司馬,謂曰:吾知羌虜不能為兵矣。使虜發數千人守杜四望狹中,兵豈得入哉”!師古曰:“山陗而夾水曰狹。四望者,狹名也。”


古山名。(1)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古林公園內。東晉蘇峻之亂,溫嶠築壘於此。(2)又名大府山。在今湖北省南漳縣南。唐建中二年(781年),梁崇義發兵攻江陵至此。(3)在今湖南省祁陽縣西。山勢高峻,每當天宇開霽,登其巔,可見零(陵)、祁(東)、東(安)、邵(陽)四縣,故名。元成宗時詹一仔曾聚眾起事山中。清鹹豐五年(1855年),天地會與清軍激戰於此。

四望山字典分解

四望的解釋 [look around] 四顧四望無人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多學一學:四平將軍【歷史官職】

官名合稱。即平東、平南、平西、平北將軍。三國魏置,三品。晉朝及南朝宋、齊沿置,各一人;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定為武職二十四班之二十班; 陳三品、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為從二品上,二十三年為三品。北齊沿置。北周為正七命。隋朝為散號將軍,從六品上。煬帝大業三年(607)罷。 四位將軍的合稱,即平東將軍、平西將軍、平南將軍、平北將軍。凡將軍皆掌征伐。見《通典·職官十一·四平將

四望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