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正中大夫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御正長官,正五命。周明帝武成元年(559)於其上置上大夫,遂降為副職。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以下大夫主司務,靜帝大象元年(579)復置,仍在上大夫下。在皇帝左右,負責宣傳詔命,參議刑罰爵賞及軍國大事。頒發詔書時,須由其連屬官有小御正下大夫、主寢上士、司服上士等。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廢。

詞語分解

  • 御正的解釋 .控馭使不偏斜。《管子·戒》:“是故聖人齊滋味而時動靜,御正六氣之變,禁止聲色之淫,邪行亡乎體,違言不存口。”.官名。 北周 所置。《周書·申徽傳》:“ 明帝 以御正任總絲綸,更崇其術為上大夫,員四人
  • 中大夫的解釋 .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喪事尚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晉國 之法,上大夫二輿二乘,中大夫二輿一乘,

歷史官職推薦:奮武中郎將

官名。東漢獻帝建安—中孫權置。《三國志·潘浚傳》裴松之注引《吳書》: “芮良卒,其弟玄領良兵,拜奮武中郎將,以功封溧陽侯。” 官名,東漢末年孫權置,掌帥軍征伐。《三國志·吳書·潘浚傳》:“拜浚輔軍中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御正中大夫歷史

相關歷史

御正中大夫_御正中大夫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