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大將軍

歷史字典解釋

雜號將軍名,漢置,凡將軍皆掌征伐。《後漢書·光武帝紀》:“時城中唯有 * 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於外收兵。”

詞語分解

  • 廷尉的解釋 官名。 秦 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 漢 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 時改稱大理, 武帝 時復稱廷尉。 東漢 以後,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又稱廷尉卿。 北齊 至 明 清 皆稱大理寺卿。參閱《漢書·百官
  • 大將軍的解釋 武官名。始於戰國,漢代以後歷代沿置,為將軍的最高或較高的稱號大將軍仁慈不肯發令。;;《廣州軍務記》詳細解釋.古代武官名。始於 戰國 , 漢 代沿置,為將軍最高稱號,多由貴戚擔任,統兵征戰並掌握政權,

歷史官職推薦:武平總管

將官名,金朝置。為軍中主將或主帥,掌領兵征伐。武平總管,為金國海陵王侵宋時的三十二總管之一。見《金史·百官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廷尉大將軍歷史

相關歷史

廷尉大將軍_廷尉大將軍介紹_歷史官職